孩子到了叛逆期小品詞梗概又多了幾種。有的孩子因為表現不佳,常常給父母惹出很多麻煩,因此父母不開心。有的孩子干脆就“走開”,因為叛逆期的孩子很容易讓人生氣。
孩子為什么會叛逆,這些原因我們家長應該知道
1、孩子的自身發展規律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理論,2~4歲的孩子處于前運算階段,他們的思維是以具體思維為主。
比如3歲前,孩子會認字,認疊字,點數,或用手指按壓物體,再大一些,會認數,或用眼睛看東西。
6~8歲時,孩子則會認為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喜歡隨大流,喜歡做一些夸張的動作,比如在家里翻箱倒柜子,把家里的東西全部裝進購物車里,要么就是亂寫亂寫亂畫,再比如有些孩子在3、4歲時喜歡把家里的東西弄的亂七八糟,把家里的東西弄的亂七八糟,比如衣服到處亂放,他的書隨便亂畫,我們就要幫助他把書給收好,而不是直接告訴他,你該怎么怎么做。
其實,孩子有時候在父母面前表現得越是無知,我們就越是要給他好的教育。
這個階段,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規矩,也是父母需要做好的一個功課。
三、從剛開始就要尊重孩子
這個階段的孩子,最討厭父母嘮叨,他們討厭被嘮叨,更喜歡自由。
你可以和孩子做一些他感興趣的事,但是不要緊盯著他,越是不要在他面前指責他,他就越是不想跟你分享。
比如你可以在他面前多夸獎他,你就可以適當的鼓勵他。
而且如果說孩子還小,你也要經常的鼓勵他,讓他知道你愛他,更要給他做事的機會,讓他知道什么是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當孩子到了可以自己做主的年紀,孩子就應該有自己的空間了。
嘮叨是因為自己不知道該怎么做
有時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說話太難聽
,孩子想說可聽了,他完全不會聽,讓我們頭大發脾氣。
孩子更加不敢說,也不敢表現,因為他知道說了,別人會嘲笑他。
與其一直喋喋喋不休地說,不如改變說話的方式,把“你是怎么做的”改成“我們怎么做的”,可以更有效地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方法。
孩子總是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有時候會哭鬧,覺得很煩,但不知道該怎么辦,你要做的是幫助他控制情緒。
今天晚上睡覺前,我跟他說:
“今天晚上9點了,媽媽希望你能夠到家里面先吃完飯,然后再寫作業,好嗎?”
他點了點頭,愉快地答應了。
到了寫作業的時間,他又開始找各種借口,要求再看十分鐘的動畫片。
而我也答應了他,只是因為今天作業太多,沒時間看了,所以就先看兩集動畫片。
看完電視節目后,我會和他一起商量如何把作業寫完。
如果時間到了,他還沒寫完,那就讓他先玩一會兒,等到他休息完了,再看。
這樣做不僅能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能讓他知道,自己為什么要一直要先完成作業。
如果做完了還有額外的作業,那就讓他先玩一會兒。
因為當他發現寫完作業后,還有很多的事要做,自己還有很多的自由和時間可以玩。
只有他真正意識到寫作業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被別人命令指揮和管教,他才會去認真寫作業。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我會和他說“你現在是不是該寫作業了?你是打算先完成作業再玩,還是先做完作業再玩?”
他選擇先玩再寫作業,都是自己的事情,我看情況同意了。
但是現在他做作業還是拖延,我會告訴他,“你先做語文作業還是先寫數學作業,你再做英語作業。”
這個時候他肯定會說我才做完了,而且做的時候也能應付差不多。
聽到這樣的話,我感覺他的壓力減輕了一半,還給他重新做了一次好的選擇。
其實我們都應該感謝孩子,他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成長,才是我們最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02-
重視孩子的夢想,而不是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如果我想讓你做一個很平庸的人,那是因為你不需要。你只需要做你自己,而且你也愿意做一個很平庸的人。”
當我這樣說完這句話的時候,他沉默了許久,然后很認真的把紙條給我。
原來他做夢的時候只是夢到自己的爸爸,他一直陪著自己一起去考,直到考完了才可以去大吃一頓,這是他一生中最渴望的東西,是他成長過程中最溫暖的陪伴。
從這一點來說,孩子是幸運的,因為父母是他的安全感來源,如果沒有他,我想我這一生都不會有所成就。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