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叛逆期結束后,孩子們大約在12歲左右就會陸陸續續進入到青春期。青春期孩子們會有很多的情緒,比如:
自我意識增強,不愿意被父母認同,會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
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對家長老師的管教會產生反感;
在情緒情感上容易歇斯底里,常常亂發脾氣,與家人發生爭執;
在“報復”心理作祟之前,可能會先報復學習,但如果報復學習后,又會后悔,開始報復游戲,報復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家人。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通常都會有如下特點:
1、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期,
2、性別特點–具有反叛性格的學生當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4、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激烈的對抗。
5、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長期在網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愿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腦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頭疼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么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的孩子呢?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無論他說什么,都不要說“不”,而是說“你想吃蘋果還是面條?”
“你想晚飯后去公園玩還是博物館?”
“你想晚飯后去公園還是跳廣場舞?”
“你想晚飯后去公園還是博物館”
有了前面的溝通,接下來的溝通就可以按照我們和孩子的想法進行了。
3. 偶爾把生活中的事情拿出來和孩子分享
這一點小事,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學會經常把生活中的事情拿出來來說。
比如,家里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可以跟孩子說:“寶貝,你覺得這個工具晚上應該用過多少時間呢?”
這樣孩子會有一些的想法,也會去思考,然后跟家長分享,家長也可以適當的去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我們適當的把生活中的事情交給孩子,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覺得自己得到了認可,對于生活也會有更多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4. 找到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
當孩子厭學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去幫助孩子
第一種情況:家長沒有及時的給孩子提供幫助
很多家長在孩子厭學的時候會對孩子說,我也沒辦法,都是為了你好,讓你好好學習就行了。
其實這樣說的本意是想讓孩子自己好好學習,但是沒有想到孩子聽了這么多年的課,內心也沒有得到滿足,孩子更加不愿意聽家長的嘮叨。
家長應該怎么去和孩子相處
我們不應該只是一味地給孩子灌輸我們的思想,我們應該學會的是和孩子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去解決問題,這樣孩子才愿意和我們去交流,家長才能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才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去和孩子相處,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呢?
第一,在孩子成長的時候去了解他。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非常脆弱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關注他們,多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當孩子有不好的表現的時候不要斥責打罵他們,因為這個時候你只要多鼓勵他們,多去引導他們,孩子就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也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這種愛可以化解他們的叛逆,讓他們更加努力去做一個優秀的人。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