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叛逆期的教育方法
首先,如果孩子叛逆的話,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么叛逆。叛逆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1~3歲的寶寶叛逆期
這個時候的孩子非常不喜歡家長,喜歡被指揮,不喜歡被控制,希望凡事自己說了算。
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性也很強,他們的心理、生理都在慢慢發展,他們開始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小孩子,開始嘗試脫離父母的掌控,想要自己去主宰一些事情。
第二個階段: 3~4歲的幼兒叛逆期
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并且開始渴望外界的認可,而且開始會將追求完美當做一種日常行為。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經常和家長唱反調,尤其是在自己想要獨立的想法,家長不允許的時候,就會用極端的行為和語言進行反駁。
第三個階段: 7-9歲的小學生叛逆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想要獨立,但是他們的能力畢竟還達不到,于是,就會開始變得越來越不聽話,想要擺脫家長的掌控。
為什么孩子到了12歲之后,就會出現叛逆的情況呢?其實這跟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家長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系。
如果家長的行為方式是溫和的,那么孩子也會溫柔的對待他們,反之,如果家長總是呈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總是批評指責孩子,那么孩子就會出現相應的叛逆情緒。
【原因三】:
受到父母言行的影響。家長總是對孩子說很多好聽的話,但是自己卻做不到。如果家長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那么孩子也會出現相應的叛逆情緒。如果家長總是很嘮叨,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語言”,那么孩子也會表現出對家長的不尊重。如果家長沒有以身作則的話,那么孩子對家長的尊重就會越發的下降。
【原因四】:
看到過父母玩手機,而孩子在一旁玩耍的一幕幕,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父母為孩子所做的一些事情,而孩子是沒有任何感覺的,所以父母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可以參考一下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情景,甚至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說手抄報,游戲,視頻等,將自己的行為與孩子作為榜樣來教育孩子。
【原因五】:
父母總是在孩子耳邊嘮叨,孩子不想當“白紙”,因為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教材”。
如果父母的嘮叨成為了孩子模仿的對象,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把“嘮叨”變成習慣,因為這是最沒有用的方式,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父母應該明白,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
【原因六】: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有的父母愛看書,孩子也會跟著看書;有的父母愛打麻將,孩子也會喜歡打麻將;還有的父母性格暴躁,動不動就是摔東西…………
一般來說,如果父母長期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容易讓孩子出現叛逆的心理。
另外,父母在玩手機時,孩子也會對手機好奇,家長在玩手機時,孩子就會對手機發生爭執反抗。
如果家長對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情放任不管,等到孩子沉迷上癮再想管束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有的家長在看到孩子沉迷手機,會采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等事情。
其實孩子出現厭學現象主要原因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每個孩子厭學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是背后的心理因素一定是有跡象的,只是找不到好的方法而已。
1.
1.
不尊重孩子
有些父母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覺得自己為了孩子做了這么多,孩子應該聽自己的,并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
2.
2.
3.
4.
5.
6.
7.
8.
不規定孩子可以做什么
只要堅持給孩子制定規則,就能有效減少叛逆的出現。孩子不是被塑造成傻子,我們也不是被塑造成龍成鳳凰。家長要學會抓孩子的錯誤,并指出錯誤,以免孩子為此反感,從而與家長對抗。而是要正確引導,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9.
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的叛逆
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是孩子成長的表現。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叛逆,理解孩子的行為,給予孩子尊重,信任,放手讓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找到自己的節奏和成就感。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