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處理孩子2歲叛逆期
養育孩子2歲叛逆期,只需多做幾件小事
三歲叛逆期,是孩子由于生理上的迅速發育,出現心理上的不平衡,經常會從大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所以經常會有孩子故意“唱反調”,以表達自己的不滿。對于這種情況,父母可不能再把他們當成“另類”,沒有理由的和孩子“對著干”,
要多理解孩子,用實際行動尊重孩子,陪孩子順利度過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
孩子叛逆期,父母不能不聞不問,一定要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
1、父母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愛孩子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則,孩子自然也會模仿,
所以父母一定要懂得約束自己的言行,多陪伴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長,多帶孩子出門,多與孩子接觸接觸,讓孩子多接觸外面的世界。
2、樹立規則
當孩子叛逆時,父母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行為,看看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沒有做到位。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在孩子面前父母首先應該遵守規則,不能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允許孩子做到。
孩子對于父母的權威,最初的是會慢慢變得越來越敬畏縮,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違規行為都不加以制止,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必然會缺失,
安全感也會在無形中被父母消耗掉,有時候,孩子犯錯也會變得無所畏懼,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3、讓孩子對自己負責
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當孩子第一次嘗試著自己吃飯的時候,家長應該及時去把他抱進懷抱,用溫和的語氣對孩子說:“你今天很不開心吧?”
當孩子第一次滑著滑著滑著滑著滑著長大的時候,家長應該及時給孩子明確告訴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別人的事要自己負責,比如自己吃飯、穿衣服、上廁所、刷鞋等等。
孩子一次次完成后,會收獲自信心,也會培養獨立的意識。當孩子從一次次的嘗試中感受到滿足感,自己得到了認可,就會慢慢有信心,從而會越來越好。
這樣一來,家長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僅會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同時也會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
孩子不聽話,總是家長的鍋
現在的家長,大概都是屬于那種只會“一味的滿足孩子”的家長了吧,而不是那些能夠“讓孩子自己去思考”的家長。
比如,當孩子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了作業,父母會說“寶貝,你真棒”,可孩子可能會說“媽媽,我做得不對,我沒做好。”這時候,家長通常就會說“你怎么不好好吃飯,你是不是活該!”
但實際上,如果你在吃飯的時候,只知道讓孩子坐在餐桌上,而不知道讓孩子獨立去思考,那他可能就會覺得自己是不獨立的。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就會激發孩子懶惰的心理,不愿意吃。
所以,當孩子成績不好時,不要急著去責備孩子,而是要努力地幫助他提升學習效率,引導孩子學會如何用自己的時間來平衡,而不是把時間都浪費在混亂中。
第三,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所做的努力是為了什么。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的作用是很大的,孩子慢慢長大,父母的作用也慢慢變小。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意識,他不再是那個完全依附于父母的小綿羊,也不再是那個什么都需要父母陪伴的小寶貝。而且,父母不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觀點,父母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高高在上地俯視孩子。這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不被尊重,有時候甚至會離家出走,用傷害父母的方式來反抗。
小婷在心理咨詢中說:“我現在的學習成績不好,我和父母的關系也不好,感覺父母不相信我,不尊重我,不信任我,所以我經常和父母吵架,用冷暴力來對抗父母,用破壞親子關系的方式來對抗父母,以引起父母的關注。”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幫他分析原因,那孩子就能在心理上獲得更好的成長。孩子也能在家長的體諒解和支持,慢慢的培養出內心有愛的孩子。
第二點,制定規則,有獎懲。
有些孩子喜歡玩手機,也有游戲癮。而有些孩子已經沉迷于網絡游戲,打游戲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有些家長就會想讓孩子能夠放下手機去學習,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家長如果能夠制定規則,并且執行規則的話,那么孩子也能夠遵守,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減少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第三點,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有些孩子喜歡玩手機游戲,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中除了游戲就是手機。很多時候,家長在自己忙的時候,會直接給孩子一部手機,讓孩子自己去玩。其實這對于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