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現狀
01
女兒上初中后,她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加上我們平時也交流了,沒少因為女兒的事情生氣。
比如,我們會用手機聊天、看視頻,甚至吵架,她也會選擇性屏蔽我。
我們約定好,玩多久就寫作業,她選擇了五分鐘后就去寫,也就十分鐘。
當我發現她磨蹭,加快速度,變得心不在焉時,我就會強制她寫作業,時間一到,就會讓她去洗澡或者做其他的事情。
漸漸地,她開始試探我的底線,比如要看電視、吃零食或者是買新衣服。
我對她的這些表現,反而更加堅定了她的決定。
在她磨蹭的時候,我盡量把催促的語氣溫和,讓孩子感受到:我能掌控自己,我自己決定。
這個過程中,雖然我也會因為她的磨蹭而感到焦慮,但我會堅持到底。
而且,這種溫和的提醒,也讓孩子學會了自主性,這種力量的培養,比家長逼迫的效果好得多。
7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
在《如何讓孩子自覺的自律》一書中提出:
要想讓孩子在7歲之前做到有自律,就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律的重要性。
什么是自律,簡單來說,就是控制自己的行為。
比如,我每天早上7點起床,到女兒7點上床睡覺,8點起床后吃早餐。
只要養成了這種習慣,孩子就不會輕易地被外界的誘惑所吸引。
因此,我們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到,才能做好。
孩子的自律其實從哪里來呢?
從他牙牙學語開始,就開始了對各種事物的探索。
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事物,都有這個過程,而我們作為父母的,只是看到了孩子的挑戰結果,卻沒有看到孩子的品質,正如一盆冷水,澆滅了他的熱情。
只有我們去看到孩子身上的特質,去挖掘孩子的潛能,激發出孩子的潛能,才能成為孩子最好的。
正如著名詩人樊登讀書會所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道路,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孩子的那條路,然后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最后實現孩子最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