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叛逆期,是人一生中最危險的一個階段,青春期的年齡階段大概在十三四歲左右,這個時候的孩子的身體已經基本發育成熟了,但是心智卻做了個跳梁小丑。而且還喜歡和家長杠上,有些孩子的叛逆行為還特別嚴重,這是為什么呢?
1、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惹事生非”
叛逆,是這個階段孩子的標志性表現,他們喜歡挑戰權威,質疑父母的權威,他們總是說“不”,“為什么”,但是一旦他們感覺到自己不被家人理解,他們就會大吵大鬧,或是冷暴力對抗,或是做出一些無法收拾的事情來對抗父母。這時候的他們進入了“第一反抗期”,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常常會讓家長們頭疼不已。
2、 由于獨立意識增強,他們不再愿意接受父母的幫助,開始嘗試著自己做事情。
在他們看來,只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就可以得到父母的夸獎,而這時候的他們,不愿意做“壞孩子”,處處與父母作對。
3、 認為“我長大了,我的事情我做主”
當孩子慢慢長大,覺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是對的時候,其實這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不希望父母把自己當孩子對待,他們在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樣子。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都已經到了青春期了,該讓孩子自己做主,就可以把他們當作小大人,這時候父母的做法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反感,有可能會引發孩子的叛逆。
曾經有一位網友就說過,她看到女兒在墻上亂寫亂畫,于是就把女兒的畫筆都拿出來,貼上墻,讓女兒感受一下難以忍受的束縛和壓抑,甚至有時候,女兒在桌前上,還要給自己畫上幾個形狀。結果呢,女兒的畫筆都被弄丟了,最后甚至把墻壁涂成了熊貓眼。
所以我們不要過度的限制孩子,給孩子一些自由,讓孩子感覺到他在家里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為了討好父母,或者是為了獲得父母的表揚而撒謊,這樣的話,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傷害,很可能就會撒謊成性。
四、注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有的家長覺得自己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就給孩子一個手機讓孩子自己玩,然后孩子就不會撒謊。這樣的話,那還怎么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其實有時候孩子撒謊,也是他們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家長要好好利用好孩子的這種自我保護意識。
五、讓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現在很多孩子不喜歡閱讀,他們的家長也非常嚴厲的限制孩子讀書,雖然孩子也知道讀書的好處,但是當他們面對書籍時,他們卻一點都不感興趣,面對家長的強勢去要求孩子閱讀,孩子會本能的逃避,畢竟自己不喜歡閱讀,難道家長真的是孩子的“罪犯”嗎?
其實,這種現象并不是少數,前段時間的一個新聞上了熱搜,因為母親不讓孩子看電視,孩子竟然從22樓跳下去。
據說孩子從26樓跳下的原因是因為怕母親會責罵自己,并且母親站在樓下等著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想跳下去,便追過去,結果孩子被母親拉了回來。
即使是真的發生了這么嚴重的事情,父母也沒有能力阻止孩子,只能無奈之下選擇了把孩子帶回去,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候,母親在離開的時候,沒有拉他們一起去尋找。
看著母親最后還有快要回來的時候,孩子的遺書,遺書中寫道:“媽媽在看電視,我也要去找媽媽,我們互相傷害,真的特別讓人難受,也非常后悔。”
當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況,大部分的家長都是來尋求幫助的,因為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到了青春期會有叛逆期,就是因為在這個階段父母對孩子的管得太嚴了,孩子沒有自由,所以才會出現厭學的情況。
可是家長卻沒有想過,是因為自己的疏忽給孩子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還是因為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才會導致孩子厭學的。
在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下,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1. 多陪伴孩子
當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時,家長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因為陪伴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寶,家長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玩游戲,鼓勵孩子和自己進行交流,通過聊天的方式,幫助孩子排解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
如果孩子在一段時間內情緒比較穩定,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談心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學習壓力大,才產生了厭學情緒,這時家長要及時和孩子進行溝通,找到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2. 多鼓勵孩子
有的時候厭學,是因為孩子學習沒有取得成就感,所以不想學,或者是學習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所以就會產生厭學的想法。家長可以多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并且鼓勵孩子,給孩子以信心。
3. 家長要多陪陪孩子
孩子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孩子厭學也不只是他個人的原因,還有很多原因會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家長要多花時間和孩子聊天,多帶孩子出去玩,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