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就成了我們自己修煉的過程。
所以,在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上,做到“五要”,有三個特別重要。
要少說“不”
對孩子的行為說“不”,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行為有了第一次的認識,知道孩子是通過模仿學習的,所以我們要盡量少說“不”,多說“可以”。
比如,孩子對玩手機很感興趣,我們就可以說:“你把手機拿過來,我看到了。”
這時候孩子會下意識地拒絕,會主動把手機拿過來,如果不給他,他會立馬停止哭鬧,拿起來扔給你看。
當孩子真的把手機扔給你的時候,這一刻鐘已經把他和你隔絕了,因為他已經養成了一定的認知,對于家長有強烈的依賴,這個時候孩子們會用哭鬧的方式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我們也可以通過正確的方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引導。
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之所以選擇這個手機,是因為我們喜歡手機,是因為它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它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它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
其次,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在一種常態中,“手機, 游戲, 寵物”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讓孩子能正確的看待手機,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好處,那么我們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正確看待手機呢?
第一點,家長必須要給孩子立規矩,看手機必須要有時間限制。
對于孩子玩手機,我們也可以跟孩子約定,比如每次玩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十分鐘。
剛開始孩子肯定會反抗,覺得不給手機就不寫作業,這樣是違反了約定。我們一定要狠下心,讓孩子養成寫完作業后,自己去玩的習慣,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后,到了假期,可以慢慢收回,讓孩子進行一定的自主管理。
第二點,讓孩子正確看待玩手機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手機不是娛樂工具,是幫助我們學習的工具,合理使用手機,保護自己的學習工具。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除了學校學習,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如果讓孩子完全放松,孩子可能會出現沉迷手機的情況。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正確的認識到過度使用手機的害處,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使用規劃。
第三點,和孩子約法三章,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
讓孩子正確認識到手機的壞處。手機的壞處都是人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沒有手機,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很多在現實生活中缺少的東西。所以家長要給孩子規定使用手機的時間,比如每次玩不能超過半小時,如果這次按時歸還下次就還可以玩,如果這次不按時歸還下次沒得玩,按照規矩來做,慢慢地讓孩子習慣沒有手機的生活。
第四點,給孩子準備一些可以集體活動的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與孩子一起做家務、一起玩耍、一起做活動、一起閱讀、一起看電影、一起做家務、一起做飯,等等,這些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從而轉移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
此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充實孩子的生活,比如跳舞、唱歌、繪畫、書法、下棋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的生活充實起來。當孩子有更多的興趣愛好,自然就不會過度沉迷手機了。
如何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癮?
1.父母以身作則
不想讓孩子變成手機控,自己就要先做出表率,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機,如果實在忍不住要看手機,那也要放下手機。如果你是在陪孩子學習,那你可以拿本書安靜地坐在一旁看,或者拿起報紙和孩子交流。這樣孩子也會受到你的影響,減少玩手機的機會。
2.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如果父母很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那孩子就不會感到無聊,自然也就不會纏著父母玩手機了。因此,想要讓孩子遠離手機,父母就要替代手機做孩子的玩伴。
3.父母多陪孩子玩游戲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如果父母能多陪伴孩子玩游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孩子就不會沉迷手機,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也會減少。
當孩子沉溺于手機的時候,父母的陪伴能抵消他對手機的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