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上初二特別的叛逆怎么辦?
孩子今年上初二,正值青春期,初二是一個特別叛逆的階段。
之前我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發現孩子從小非常的叛逆,一直都是媽媽說什么就是什么,如果稍微不順著她的意思,她就開始發脾氣,而且喜歡在小區的游樂場里瘋跑,也不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連平時最喜歡的小朋友也不和我做游戲了。
有時候孩子在家里玩玩具,我都會說幾句,結果都不管用。當我又說“快去寫作業”“別再看動畫片了”“回來了就不要玩了”,或者說“天黑了,趕緊去睡覺”,她也不聽,非要去摸電視機,我和她爸爸就開始吼她:“一天到晚就知道看電視,真不知道你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
最后,她干脆就把電視關了,說“你們都不要我了,我自己去玩”,我跟她說:“你自己去玩,不要媽媽回來,我沒辦法”。她的爸爸就很生氣,說:“怎么能這樣說你,你怎么能這樣做呢?”“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趕緊去學習去學習,你就不能讓我省點心嗎?”“我在這里上班,你就在家學習,我可沒有時間了,你就讓我省點心”。結果她還是我行我素,你也不能說服我,我真生氣了,你就把我關進衛生間,自己去學習吧!”
結果她就很不耐煩,不想去了。
剛好,坐下來和她爸爸說起來,發現她這幾天的工作效率不高,原來她對于作業多是磨蹭拖拉的,要是她著急,時間一到就又寫不完,結果就是改不了,也完不成。
我看到她作業寫得亂七八糟,但她依然每天寫完,甚至還要我檢查。她一開始還能把作業本給她自己放到桌上,可是慢慢地,她的狀態越來越不好,作業完成度越來越低,后來我發現她的本子還有一大包,可是又有那么多的空白。
我耐心地對她說:“閨女,雖然作業多,但是你還是很有毅力啊,你今天完成作業的效率高呢?”
她說:“我已經把它的作業都做完了,這回我的計劃還沒有完成,計劃又被我忘了。”
我說:“嗯,你雖然沒有按時完成作業,但是你做的筆記記得很認真,知識點也梳理得很細致,看得出來你在下一次完成作業的時候,你還沒有完全投入到作業中去呢。”
就這樣,在共情的過程中,我知道她其實就是內心深處的擔心自己被老師批評的擔心的情緒。
另外,我們要做的是,鼓勵她說出自己的感受。
于是,我開始鼓勵她表達自己的感受,告訴她說:“你剛才在學校里是不是很不開心啊?媽媽看到你這個星期五就沒有休息日,整天在家里看電視,玩游戲的時候還不停地說害怕老師,老師會批評你的。”
孩子聽到我這樣說,一下子就哭了,說:“媽媽,我真的不想上學了。”
我知道,我這樣說了,她能體會到女兒當時的無助,也感受到孩子其實對自己已經非常失望,估計她以后再也不會再有勇氣面對那些事情了。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啟發她,用“第三者”的方式去體會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用“第三者”去溝通。
第四,孩子想要做出一些改變。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周末出去玩兩天,這兩天就看孩子的電視,那看孩子的電視節目,看孩子的游戲,然后一起去找孩子的好朋友,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試著多聽聽孩子的建議,多問問孩子的意見,讓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減少他的叛逆情緒,與孩子的親密關系會更加融洽。
第五,要用合理的懲罰方法代替簡單粗暴的打罵方法。
青春期孩子更需要家長的幫助,建議家長在用合理的懲罰方法時,就事論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絕不能翻舊賬,更不能上綱上線。要就事論事,陳述事實就事論事,不重復指責,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也會讓孩子更加愿意與你交流溝通。
第六,制定合理的規則,讓孩子懂得遵守規則,有一定的空間想象。
規則制定出來之后,我們家長就要嚴格遵守,而不是因為孩子不遵守規則而懲罰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感到厭煩,以后也就不會再去遵守規則了。
不要輕易去否認孩子,應該去認同他們,比如當孩子看到一個新的玩具時,家長不要直接說“不許玩了,這個玩具太壞了,而是說我們家孩子很喜歡這個新的玩具”,這樣孩子才會產生共鳴,聽從家長的建議。
對于一些原則性的事情,家長還是要堅守原則,當孩子不能去做時,家長也不要去斥責孩子,要告訴孩子如何去做,慢慢去引導孩子。
04 學會賞識,讓孩子超越自我
當孩子在面對一個不好的事情時,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解決問題,才會把事情變成永遠也無法控制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