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叛逆期的孩子怎么辦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時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于其身心發育有一定的影響,叛逆期的孩子們身上總是有著一些不良行為。那么,父母在面對孩子叛逆期,該如何應對呢?
叛逆期是什么?
叛逆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是孩子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一個時期,一般在10歲到20歲之間,孩子的生理逐漸成熟,智力逐漸獨立。他們不再甘于被父母控制,想要掙脫父母的掌控,希望自己做主。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內心也很矛盾,既想擺脫父母,又想要獲得獨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感到十分矛盾,既想擺脫父母的控制,又害怕父母會對自己不好。
他們糾結,既想擺脫父母,又害怕老師和同學對自己不好,既渴望擺脫父母的控制,又很害怕承擔責任。
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希望能夠擺脫父母,擺脫父母的控制,他們嘗試著自己獨立,希望能夠決定自己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優秀。
于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與父母對著干,父母讓他們往東,他們非要往西,就像是在跟父母做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因為將父母視為最親密的人,他們內心充滿了力量,他們不想父母將自己當作小孩,但是又想要在父母面前表現得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所以會經常跟父母作對。
3、有自己的秘密,不愿意跟父母分享
在進入青春期后,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小秘密,這個小秘密是他們獨有的,不一定是父母要他們關上房門,而是希望父母不要管他們。但是,他們也不想與父母分享。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后不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秘密,是因為進入青春期后,父母才開始意識到自己跟孩子之間的關系遠不止于青春期,而是進入了一個更年期。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上都會發生巨大變化,由此帶來的變化,就是孩子的情緒,很多家長都能理解,所以,你會發現孩子不愿意跟你溝通,只有你真正的關心孩子,才能和孩子成為朋友。
有些家長會說,那我就不管他吧,我說其實不管他,他根本就不想跟你溝通。
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說,我不管他,他愛怎樣就怎樣,這就是家長的一種思維。
這個時候,我建議您可以跟孩子說:那你一定感到很委屈。
我知道你也很想跟媽媽溝通,只是表達能力不夠好,或者說你的表達能力不夠好,媽媽覺得這樣是很不好的,所以你也不想聽。
家長把孩子的話說出來,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樣的話,您就可以了解孩子的近況,給孩子一些參考,讓孩子知道您有在認真傾聽,而不是指責和批評。
同時也要對孩子表達的內容表示出你的理解,讓孩子明白他現在哪里做錯了。
第二,表達出你的期望。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做錯的事情后,第一反應就是:“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這會讓孩子以為你默認了他們的付出,而不是對他們的愛。所以,父母的表達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禮物,千萬不要用威脅的方法,例如:“你再這樣,我就不愛你了。”
心理學家克萊爾·費朗認為,如果父母不能理解“為什么你”,對孩子而言就是“因為我希望你,所以我才這樣做。”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而不是說“我為了你好”。
這時候的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能給他們說話的機會,能理解他們的處境。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要因為自己的忙而忽視了孩子,讓他們也多感受生活的美好。
04
父母越用心,孩子越優秀
有一次,朋友女兒讀了一篇文章,感覺不錯,于是就自己拿過來給女兒看。
看完之后,朋友卻說:
“真的挺好,可惜我當年讀書少,成績不好。”
然后,就草草結束了閱讀。
可是女兒也看了兩天,書還是看不下去。
于是,朋友就想了一個辦法。
他給女兒畫了一副很有趣的畫,在女兒胳膊上畫上勾上一條線,然后,接著,再畫下一條線,這樣一個小時,女兒的情緒就能平穩地平復下來,再讓朋友繼續陪著玩。
朋友說,這個方法很好用,女兒很快就把朋友夸獎的海豚音拆得粉碎,并且見到了大海,沒有一絲一毫的不開心。
從此以后,朋友不再給女兒施加壓力,而是經常跟女兒說,這段時間,我不為自己沒做好事,活著沒有價值,我對不起家人,我很難過。
一段時間后,朋友帶著女兒去醫院,才知道這個孩子抑郁癥發作了。
她對孩子說:“我要你向你向你學習,不要學你那些不好的事情,你必須好好學習,不再去做這些讓你覺得很糟糕的事情。”
孩子從這些話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認可和接納,因為,他的父母從來不會給他貼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