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的表現往往比較隱秘,不易被察覺,看過專家們的書,才會發現它的特點:集中爆發力、變化能力以及注意力。
也有家長說,我孩子以前很乖的,最近突然不聽話了。
這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青春期的特點。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一時期的孩子就像個彈簧,父母給了他一個自由發揮的機會。
但青春期卻是孩子的“心理斷乳期”,父母的“頭疼”也接踵而至。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不妨先從“心”出發,試著讀懂孩子的內心。
你能接收到什么,你就接到什么。
心有了“機”,什么都有了“道”。
2、認真對待孩子的“嘮叨”
孩子到了青春期,我們家長都擔心,孩子不聽他的話,就會壞了。
我們把青春期的孩子比作是一輛車,而孩子們最終目的地是走向社會。
如果我們只關心孩子的生活,我們只負責孩子的吃穿,孩子的身體怎么樣就得看這個社會。
最后,“要怎么教育”成為當今家長最困擾、最棘手的問題。
其實,當我們放手不管、不教育的時候,也就沒有想過孩子的未來。
為人父母,最怕孩子的不是學習而是玩兒。
因為怕孩子考不上大學,他們就只能先玩個痛快,“要么把玩兒痛快,要么把玩兒痛快,”
孩子究竟要玩兒什么?
很多父母不理解,他們弄明白了這么一個道理:
學習的過程才是檢驗結果的唯一標準。
逼著孩子學習,實際上是讓他們失去了學習樂趣。
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
二、家長在孩子厭學時做什么
1、陪伴
孩子不愿意學習,往往是因為家長的陪伴不足。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每天看著他寫作業,但是他就是磨磨唧唧,我忍不住就會吼他,因為他寫的時候完全是在玩。
可是你看他坐在那里,表情呆滯,沒有一點要好好寫作業的樣子,我就很擔心他的未來。
因此,當你看到他的作業敷衍了事,拖拉磨蹭的時候,你就會忍不住火冒三丈。
甚至會罵他,甚至是道德綁架他,來逼他寫作業。
但是這不是在幫助他,反而會激發他的對抗情緒,你越是訓斥他,他就越是與你對著干。
所以,你越是逼著他寫作業,他越是想要和你對抗,而且他越是故意不寫。
而且他在寫作業的時候,你就讓他玩手機,他會覺得你是在干擾他,他玩手機的心情也會更加煩躁。
那么,所以,你越是要求孩子去寫作業,他可能越想多玩一會。
因為他一旦玩了,你就沒得玩,或者他放棄的時候,你就會對他大吼大叫,甚至大吼大叫。
所以你越是這樣,他就越不想寫作業。
因為他心里的煩躁,你的責罵聲也會越是多。
所以,當你發現你越是去監督他寫作業,他就越是討厭學習。
其實,厭學并不是討厭學習這件事兒,而是討厭你去監督他的學習。
因為在孩子看來,你是在監督他,那是在逼他學習。
他不想寫作業,就不寫作業,那是因為討厭你呀!
你讓他好好學習,他不想學,那是因為討厭你啊!
所以,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學習呢?因為你一直在監督他啊!
反正你是他爸爸呀!
他不聽你的,那還有什么用呢!
為什么你還在嘮叨呢?!
因為你的關注點不在他身上,而是他的成績!
就像你一直在提醒你的小時候一樣,不停地催促你快點去學習!
你不知道,你的這種嘮叨只會讓孩子更加討厭學習!
也許你的初心是好的,但是,當你的行為對孩子產生影響時,很容易讓孩子感覺到嘮叨是一種情緒的宣泄,是在威脅、攻擊你!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超限效應”,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說白皮書,就是因為有的家長對孩子說“我每天辛辛苦苦地輔導你功課,結果你就考這么差,你對得起我嗎?”
這會讓孩子對你產生一種強烈的逆反心理。
即便你說得再多,孩子也不會聽進去,因為你的說教只會讓他變得更加叛逆,要么是你說的次數多了,孩子表面上服從,但是心里卻產生了抵觸。
不管孩子做什么,他都是口服心不服的,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漸漸疏遠父母了。
青春期是孩子形成獨立人格的關鍵時期,父母要抓住這一時期,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獨立習慣。
◆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這個階段不要給孩子看手機,很多父母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就讓孩子看手機,以為給孩子看手機是在給孩子培養獨立的品質,其實給孩子看手機最好的方式還是在一旁,孩子有問題,先自己反省,孩子不會自己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