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心得體會)
在實施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筆者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我與孩子之間簡直沒法溝通。”“現在的孩子真不像話!我好好跟他講道理,他卻不以為然。”……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與孩子實現有效溝通呢?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第一,家長與孩子之間要實現有效溝通,尊重、信任是基本前提。這意味著溝通雙方必須是平等的。當遇到問題時,家長要表現得更民主、親和一些,與孩子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不可獨斷專行。當孩子向父母求助時,父母提出的指導建議要具體翔實。至于解決問題的途徑,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共同尋找。通過討論,即便一時找不出解決方法,但方向可能會更明確,問題本身也變得清晰、明朗,有助于問題的最終解決。
第二,必須以身作則,做到身體力行、率先垂范。青少年對事物的認知、理解大多還處在學習和模仿階段,父母的優點和缺點都容易被孩子學到手。因此,家長必須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談舉止,給孩子做好表率。同時,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影響極大,因此父母要努力營造和睦、祥和、溫馨的家庭氛圍。孩子的學習成長需要良好的環境,不求高檔、奢華,但求和諧、安靜。在孩子學習時,父母要避免爭吵,并且盡可能少在家中安排朋友聚會、閑談等,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學會傾聽,與孩子平等交流,并且允許孩子發脾氣。學會傾聽,是建立親子交流渠道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因某事而大動肝火,家長要允許他發脾氣,給他一個發泄的機會。這時,家長不妨停下手頭的工作,安靜地坐好并凝視孩子,做一名聽眾,認真地聽他傾訴,不要左顧右盼,更不要打斷他的話。這樣做就等于告訴孩子:“你是我們所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請你大膽說出你的感受或問題。”
第四,與孩子交流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以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一天中,什么時候最適合親子交流?下午5點至7點是生理活動的低谷,孩子迫切需要恢復體力。因此,孩子剛放學回家,父母就和他談學習、為人處世等嚴肅話題是不合時宜的。這時候,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比較疲勞,不但難以集中注意力,而且不好控制情緒。在晚飯后,大家的心情逐漸開朗,是一個比較好的談話時機。此時,家長可以尋找孩子的關注點或興奮點,進而表達自己的觀點。當然,親子交流中產生沖突是很難避免的。這時,家長應堅持一個原則,即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可以批評孩子,但是不能責罵、挖苦或攻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