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孩子沒考好父母該怎么做(孩子期中考試沒考好家長怎么辦)
期末考試即將結束,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考100分,每個孩子也希望自己考100分,但現實中考試的結果常與愿違。有的家長準備好了“甘蔗”,期末成績好的話就“內服”,不好的話就“外用”。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其實,只要孩子努力了,真的沒有必要 “大動干戈”。
如果孩子沒有考好,作為父母,該怎樣和孩子進行溝通呢?是安慰他、鼓勵他?還是批評他、教訓他?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建議大家可以試試如下幾種原則和方法。
1.從人性的角度認可孩子的努力
每個孩子都想優秀,都想被人尊重。孩子考不好,心里比誰都難受,這時候的打罵只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甚至使他產生厭學或自暴自棄的心理,這是不可取的。
要在第一時間明確地告訴孩子:努力了就是勝利了。不能因為考試結果不理想,就否定孩子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很多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上進、總玩手機、不能自律的孩子,并不是成心想這樣,而是沒有能力做到父母期望的樣子。我們需要換個角度看待孩子,尋找科學的途徑幫助孩子,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或許需要醫生的幫助。
對于孩子來說,考多高的分數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為了他想要達到的那個結果付出了最大努力。在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幫助和引導孩子爭取更優秀的成績,這才是對待分數的合理態度。
2.與孩子一起尋找原因和制定對策
一般情況下,孩子沒有考好之后,即使在第一時間獲得了來自父母的安慰和鼓勵,心理上也會經歷從“心理挫折”到“心理修復(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孩子心理從脆弱走向不斷強大的過程。在孩子獲得及時安慰并心平氣和之后,與孩子一起分析考試不理想的原因,并制定下一步學習計劃。
探查原因的過程中,一方面,家長要堅持深入地分析,要態度和藹,謹記不要發怒,不要責備孩子,使孩子能說出真正的原因,不作搪塞性回答;另一方面,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找到改進的方法和今后應該采取的措施。
3.時刻牢記“我們為什么出發?”
為了成績,我們常常只顧推著孩子不停地向前奔跑,卻常常忘了“我們為什么出發”。
教育的價值在于喚醒孩子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們找到一條適合他們的道路,和上哪所學校,考多少分相比,知道自己未來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是更為重要和根本的目標。實際上,一旦一個孩子認識到自己未來將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會從內心激發出無窮的動力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無數結果已經證明,對于人的成長而言,這種內生性的驅動力要遠比外部強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寫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一遇到挫折就產生輕生的念頭),沒有夢想的能力(自己將來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護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農民拐賣),無法與別人共享(腰纏萬貫卻不快樂),那么,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