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上賴床不肯上學怎么辦?(孩子賴床遲到怎么辦)
一大早就看到甜甜媽發的消息:“甜甜快滿5歲了,在幼兒園甜甜的生活自理能力表現都比較好,可是在家里甜甜什么都想叫媽媽做,就連早晨起床穿衣也沒有不自覺性,常常媽媽擔心孩子遲到會給孩子穿上衣服。媽媽這種做法對嗎?如果你家孩子像甜甜這樣,你會怎么做呢?”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隨著氣溫的不斷變化,天冷了大人還想睡懶覺呢,孩子賴床也在情理之中。孩子賴床人之常情,小寶寶睡懶覺不起來無所謂,可是對于上幼兒園或小學的孩子來說,賴床要有個時間范圍。在可允許的時間范圍內多睡一會兒可以,但是超過時間范圍就要遲到。
面臨遲到孩子依然懶床不起怎么辦?家長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好,將對孩子影響很大。別以為看著孩子快遲到了,家長只是動手給孩子穿衣服是件小事,其實隱藏的危害卻很大。家長無原則地關心孩子,幫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僅會剝奪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還會破壞孩子的規則意識。
蒙臺梭利根據孩子成長過程中各階段的特點,把孩子成長過程劃分為兒童九大敏感期,其中兩歲多到六歲是兒童社會規范敏感期,這階段的孩子能意識到社會規范的存在,并在權威人士的要求下遵守社會規范,但是還不能能夠理解這樣做的意義。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就應該堅守原則說話算數,說一不二,這樣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威信。得到孩子的信任家長說的話孩子才能聽,相反一個言而無信的父母教育不出誠實守信的孩子來。
現在回過頭來再仔細看看甜甜媽媽對問題的具體描述,特別是看到關鍵處:“常常媽媽擔心孩子遲到會給孩子穿上衣服。”看著看著我就不由自主地樂了。孩子既然在幼兒園生活自理能力表現都好,為什么在家里早上就不自覺起床穿衣服呢?其實,孩子在家的惰性都是家長養成的。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3歲之前要做的事情包括:除了智力開發、安全感的建立之外,還有能力的培養。能力的培養又包括語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快到5歲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沒有問題,從題主對問題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來。這時家長還幫助孩子穿衣服,就是在剝奪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表現為什么會截然不同呢?
要知道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心里有數的很。他知道他不起床有人會喊他;他自己不穿衣服,有人會給他穿;他對家長的心思了如指掌,所以就會牽著家長的鼻子走。反正我不擔心上學遲到,我也不需要操心,因為爸爸媽媽會比我更著急。孩子有了這樣的心思,會主動起床穿衣服嗎?當然不會。
針對孩子面臨遲到都不自覺起床、穿衣服,父母應該怎么辦?
1、跟孩子一起定計劃
常言說得好:“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一個負責人的父母,在孩子3歲之前就已經培養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自己會洗手、洗臉,會自己喝水、吃飯,會穿衣、穿鞋、穿襪子,同時還會大小便等等。
當孩子具備了以上這些生活自理能力之后,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就應該給孩子立規矩。給孩子立規矩就要定計劃,定計劃不是父母規定好直接讓孩子去照著做。而是要采取民主的方式,跟孩子一起立規矩。比如:早上幾點起床、刷牙、洗臉、吃飯,幾點上學,晚上幾點洗漱、睡覺等。跟孩子一起定時間,因為是孩子自己參與定的,孩子就樂于執行。
2、告訴孩子那是自己的事情
孩子天生愛撒嬌,尤其是在父母面前。孩子都知道在幼兒園老師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明白那么多小朋友,自己不做老師壓根就不會給做。所以孩子就乖乖地去做自己所有要做的事情。一旦回到家里,孩子立馬變了樣。因為孩子知道之前家里一直有事無巨細無微不至關心自己的父母在,于是就會耍點小聰明,撒個嬌,凡事都想讓父母幫著做。有的父母沒有立場,明明對孩子說好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孩子一撒嬌就立馬滿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不僅養成了孩子的惰性,還讓孩子學會了做兩面人。
當面對孩子在家不愿做自己事情的時候,父母只需提醒告訴孩子那是你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不可能幫你做。比如:早晨眼看快遲到了,孩子依然賴床不穿衣服的時候,家長告訴孩子離上學還有多長時間,如果再不起床就會遲到。家長這樣說過之后就不用再說什么了,至于他什么時候起床穿衣、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上學統統不用問。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要跟孩子說清楚今天遲到的原因,如果老師問及的時候,一定要實話實說,狠下心來這樣做一次,孩子下次估計就會改了。
總之,孩子應該學會盡可能獨立地解決身邊發生的問題,更何況穿衣服對于一個快5歲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呢,做父母的要明白一個道理,寧愿讓孩子承擔遲到的后果,也不應該以愛孩子的名義去做有損孩子的事情。教育孩子是大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要貫穿于孩子成長的全過程,每個節點都不是忽略,做父母的心中要有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