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帶著三歲的兒子去逛街,當她的兒子看到了變形金剛玩具的時候,就再也走不動了,兒子相中店里一個很精致,但價格也會昂貴的玩具,閨蜜不同意購買,孩子就在一頓撒潑打滾,哭鬧不買不行。
因為是在公共場合,沒一會兒就吸引了周邊很多人的圍觀,有的人還指指點點,說孩子喜歡就買了吧,有的說孩子不能慣著,下次就會變本加厲。
被圍觀的閨蜜尷尬不已,但是到底該聽誰的呢?哪種辦法是最好的?
其實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只因為孩子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家長沒有引導過,所以他也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作為家長需要對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告訴孩子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管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那么,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第一,家長要先做一個好榜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你自己總是隨意發火,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動不動就跟孩子發脾氣,受你的影響,你的孩子也會形成這樣的性格,遇到不滿就發火,而不是冷靜解決問題。
此外還跟夫妻關系不和有關系,爸爸媽媽之間總是有矛盾,有爭吵,孩子不但會感覺到沒有安全感,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形成。
第二,讓孩子意識到哭鬧無法解決問題的事實。很多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很多家長為了趕快讓孩子停止哭鬧,就選擇一味地妥協。
時間一長,孩子抓住了家長的這個弱點,只要遇到不順心就跟家長哭鬧,撒潑打滾迫使家長一次又一次的妥協,這樣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哭鬧時,家長最好就是閉嘴和陪伴,因為此時他不會聽任何意見,你的勸導只會讓他變本加厲。如果你直接走開,把他扔在一邊不管,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
所以,安靜地陪著他,等他情緒平穩了,安靜了,你再跟他溝通,可以詢問他:“遇到什么困難了?”或者“你愿不愿意跟我說說的遇到了什么問題?”使用這種可以打開話題的語言。
第三,家長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一定要擁有跟孩子共情的能力。只有感同身受,被你理解,他才會平靜下來,才會嘗試和你溝通。
孩子情緒失控時,不會接受任何語言,此時需要共情,只有讓孩子感到被理解,他的情緒有人懂,他才能冷靜下來。這樣的影響也會讓孩子學會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別人。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在早期育兒教育中,對孩子的性格教育還是非常重要的。專家表明,個人情緒管理和培養的最佳時期是從孩子兩歲開始,越小培養孩子越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作為父母的我們,適當的時候還是需要狠心一點,不要因為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而一味地妥協,這樣養大的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小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