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秘訣(遇到叛逆期的孩子該怎么辦?家長不要急躁)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叛逆的行為,一個重要課題,大部分人提到叛逆期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最讓人感感到頭痛的青春期,確實在青春期的時候,孩子會因為生理的成長帶動心理的發育從而容易出現叛逆不聽話的情況,甚至會開始對抗和挑釁父母,把爸媽急得吹胡子瞪眼,卻無計可施。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其實叛逆期本就是每個人人生中都會經歷的一個重要時期,但是如果父母不能正確解決的話,很有可能會激發孩子出現別的問題,例如說上海17歲男孩被母親批評之后選擇跳橋的新聞,這件事當時就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和熱議。17歲孩子正是處于叛逆期。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不懂得溝通的藝術和如何應對孩子叛逆問題的話,很有可能會激發孩子的極端行為,甚至做出一些無法挽救的事情。
叛逆究竟是什么?
其實當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人生的第1個叛逆期:此時他們需要受到父母的尊重,但因為自己的語言能力以及各項基本能力較弱,此時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和忽視孩子的需求的話,他就會產生抗議行為,抗議父母得不尊重,抗議父母的不理解?;蛟S很多父母會覺得這不可能,孩子兩歲的時候才剛剛學會說話,他能有什么叛逆期呢?兩歲孩子的叛逆期其實是最難被發現的,他通常會隱藏在自己的一些情緒行為中,或者是做出丟東西哭鬧不止這些行為。
此時孩子剛剛開始構建自己的世界,想法獨特天馬行空,語言能力也沒有達到能夠清晰表達自己需求的高度,所以他們渴望探索,渴望表達自身,但是由于自己的思維能力不足,無法正確的和父母溝通交流,同時也不懂得如何轉變,所以自然而然就產生了他們的叛逆行為。
到了孩子7歲左右出現第2個叛逆時期:此事開始產生較強的獨立意識,渴望擺脫父母的控制,故意會和父母唱反調,甚至會想要不上課和小團伙在一起玩。
第3個叛逆期,也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青春期,在孩子12歲左右會出現:此時孩子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三觀,并且開始相信判斷,追求潮流,他們更渴望父母將他們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對待尊重他們的需求,而學業方面的壓力以及人際關系的變化也讓他們感到難以適從,而且這個時候孩子的心里更偏向于相信同類人,而不是聽從父母的意見,所以此時親子關系會受到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
- 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的時候,父母應該如何去化解和引導?
想要解決孩子的叛逆問題,我們應該遵循這6種方法。
先學會冷靜觀察處理
很多父母是個急性子,當發現孩子出現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的時候,總是會把問題無限放大化,從而會有種焦慮的心理,希望能夠馬上把孩子這樣的壞行為給改掉,當孩子想要做出某種嘗試和探索的時候,父母也會馬上出手制止??墒窃谶@樣的過程中,孩子會認為自己受到了父母的阻攔,并且會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讓親子之間出現矛盾和摩擦,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反抗心理。所以當家長看到孩子做出一些錯誤行為的時候,除了一些會涉及安全問題的事情應該馬上制止以外,其他事情都應該先放手讓孩子嘗試一下,冷靜觀察孩子究竟想要做什么之后再對孩子做出一個引導教育。
做一個有溫度也有脾氣的家長
通常大部分的父母會在嚴苛和溺愛中間徘徊,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極高,孩子一旦做錯事情就會受到父母的嚴厲批評和指正,而有的父母對孩子十分的寵溺,不舍得批評孩子的任何行為。這兩種做法無論是哪一種都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十分巨大的影響,而過分嚴苛會給孩子造成巨大心理壓力的同時,也會激起孩子的反抗,過分寵溺也會讓孩子變得隨心所欲,甚至無限放大孩子的錯誤行為。所以我們應該做一個有溫度但也有脾氣的家長,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讓步,而在一些可以商量的問題上,我們應該以商量的口吻去和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發現我們能夠平等的站在他的對立面去教育和引導他,這樣孩子也能用講道理的方式和父母進行溝通,而不是用挑釁對抗的方式激化矛盾。
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有與生俱來的自豪感,認為我們比孩子年紀大,就是比他們有更多的經驗,同時孩子的生命是我們所賦予的,所以我們是他們人生的主導者。其實這樣的想法完全是錯誤的,用這樣的心理去和孩子相處,只會讓孩子產生厭惡和抗拒心理,當遇到矛盾期的時候反而更容易激發親子矛盾,同時孩子也不愿意聽父母無止境的命令安排。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去用溝通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找出孩子的不足之處,然后用提建議的方式讓孩子慢慢改正。
別試圖主導結果
在孩子遇到叛逆期的時候,獨立和尊重是他們最想要的東西,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把主動權交還給孩子,讓孩子能夠意識到主動權在自己手上,而父母只不過是給自己一些參考建議。在孩子探索的過程中,家長也可以放心大膽的全權放手,讓孩子體驗一下做成一件事情的心酸和不易,這樣也能讓孩子變得更有責任感和擔當。
要有教育留白的時間
教育孩子就好像是在一張純白無瑕的白紙上畫畫,如果我們把這張畫紙畫得太滿,那么整個畫作必然也會變得俗不可耐。正相反,如果我們可以給孩子教育留白的時間,讓孩子擁有一個自我的空間,讓他能夠做自己,這樣也能讓孩子放飛自我的同時,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和理解,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我們可以逐漸的把這樣的留白時間放長。在孩子留白時間內,我們不要去打擾孩子,允許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除了一些涉及原則和安全的事情以外。
學習孩子中流行的事情
很多父母之所以和孩子出現了越來越深的鴻溝和隔閡,就是因為他們和孩子無法溝通,孩子在逐漸的成長,他們的世界會出現新的流行和新鮮的東西。作為父母,我們也不能一成不變,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跟隨孩子一起去學習新鮮事物和當下潮流的東西,能夠讓我們的心態變得更年輕,同時也能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畢竟知己知彼才能教育好孩子。
叛逆是青春的顏色,也是每個人成長中必經的事情,尊重孩子的成長,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和陪伴者,而非主導者,相信這才是一個明智父母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