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很有意思:
一位90后寶爸帶著女兒逛超市,女兒想買罐頭吃,但是考慮到女兒感冒還沒完全好,這位寶爸就直接拒絕了女兒的請求,并承諾等她感冒好了以后再來買。
看到爸爸直接拒絕了自己的要求,小姑娘含著淚,賴在原地不挪步,一副委屈的樣子。
這位寶爸看到女兒的表現,居然“先發制人”。
只見他立刻躺倒在地,并且還“撒潑打滾”起來,嘴里喊著“不要買、不要買”。
看到爸爸這樣搶戲,小姑娘瞬間懵了。
隨著超市里的人越來越多,小姑娘也不好意思起來,就想把爸爸拉起來。
可這位寶爸像是“真孩子”附體一般,根本不聽女兒的話,繼續躺在地上撒潑,“不起來、不起來”。
女兒著實不想在公共場合繼續丟臉了,無可奈何地遷就著爸爸說:
“咱不買了,快起來吧?!?/span>
看到女兒妥協了,這位寶爸這才高興地站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很多人都被逗樂了。
這位爸爸簡直把一個撒潑打滾來“威脅”家長的孩子演活了,真是“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的典范。
孩子“撒潑打滾”時,家長兩種行為不要有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驗,尤其是帶孩子到公共場合,當孩子遭到家長拒絕時,他們用撒潑打滾來“威脅”爸爸爸媽媽,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技能。
很多家長對此往往難以招架,而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一、縱容妥協
當孩子使出“撒潑打滾”的招數來達到目的時,有的父母為了面子,畢竟公共場合孩子鬧起來也怪不好意思,或是為了不讓孩子委屈,會縱容妥協。
但是通常家長只要縱容妥協一次,就意味著接下來會有無數次的妥協。
其實這種縱容和妥協不是幫助孩子,而是讓孩子不懂得通過正常方式來表達訴求。
當孩子胡攪蠻纏、撒潑打滾時,家長還是需要堅持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不要因為孩子“一哭二鬧三打滾”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協。
二、當眾吼罵
孩子哭鬧,剛開始時,家長也會跟孩子講道理,可這時候孩子已經陷在自己的情緒里了,也聽不進去,變得胡攪蠻纏。
這時很多家長容易失去耐心,當眾怒吼打罵孩子。
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吼罵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如果家長的暴怒情緒激烈的話,那孩子也被嚇壞了,反應更激烈,孩子依然沒有學會該怎么去表達自己的需要,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當然,如果像視頻里那位寶爸能在公共場合走孩子的路,估計也沒有幾個家長能做到。
所以,當孩子在公共場合“撒潑打滾”時,還是應該選擇一些更為理智的方式解決。
孩子“撒潑打滾”,家長可以試一試這些方法
方法一:你鬧你的,我不動
有對90后父母帶著孩子逛商場,孩子沒買到想買的東西,就在商場門口大聲哭鬧,最后又趴地上撒潑打滾,企圖以此“逼迫”父母妥協。
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娃的哭鬧打滾對這對父母不好使。
只見這對父母不但淡定地看著孩子"表演",還用手機拍照留下打滾的"黑歷史"。
孩子一看自己的表演不奏效,最后自己放棄了,乖乖地跟著父母回家去了。
其實,這對90后父母的做法特別值得借鑒,
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他們自己的情緒沒有失控。
而是順勢而為,既沒有不管孩子,也沒有心軟、妥協,只是靜靜地等待孩子自然地發泄完情緒。
父母越冷靜淡定,效果越好,孩子一看這招對父母不管用,下次也就不會再使用了,對孩子們來說,撒潑打滾也挺累的哈。
方法二:不跟孩子硬碰硬
當家長因為某些原因而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時,盡量避免給出“不可以”、“不行”這種正面的否定。
比如,在商場里,孩子想買玩具,但家里已經有很多了。
這時我們可以試著蹲下來,跟孩子說:
“家里已經有很多這樣的玩具了,但是我們還沒有釣過魚呢,要不要體驗一下?或者我們一起去玩滑梯?”
盡量用溝通的方式,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引起孩子的興趣。
其實,大多數的時候,孩子們都是很講道理的,只有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才會憤怒當頭,號啕大哭。
所以即使拒絕孩子,也要講究方法,避免硬碰硬。
方法三、事后教育
孩子在撒潑打滾時,你說什么他是聽不進去的。
等孩子發泄完了情緒后,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抱抱,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拒絕我不是不愛我。
接著進一步和孩子約定規則,再遇到類似情況時,孩子該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請求。
孩子發脾氣,是培養好性格的良機
《情商》系列叢書作者丹尼爾戈爾曼博士告訴我們:
孩子情緒表現最強烈的時候,也正是情緒管理訓練的最佳時機。
孩子的情緒沒有沒有好壞,但表達的方式有。
所以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在關注孩子情緒的同時,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孩子才能正視情緒,從而學會調節自我情緒。
總之,當孩子撒潑打滾時,父母能冷靜淡定,順勢而為,才能幫助孩子學會疏導情緒,表達自己的訴求,從而提高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更自信,對待他人和世界的態度也會更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