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個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不分是不是青春期,不分年齡大小。你就算是跟一個兩歲的孩子溝通,你也得坐下來好好聽一下他在講什么。我們叫專注地傾聽,你必須要學會傾聽。如果你學不會傾聽,那你都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你也不知道他的需求。那你們沒有沒法溝通的。你不聽他在說什么,那相當于你拒絕溝通。你都拒絕溝通了,他還會跟你溝通嗎?所以我們首先要學會專注地傾聽。這說起來簡單也簡單。專注心理就是你得少說話,你說20%,讓對方說80%。然后在這個過程中,你不能輕易下結論出主意,而是仔細聽。然后在這個過程中要說出他的感受,要跟他共情。也要時不時地去簡單響應。要讓對方感覺你跟他是一伙了,他說什么你都理解,他說什么你都跟他是一伙的,要達到這種程度她才有可能跟你溝通。
你要保持一個溝通的姿勢。那基本的溝通的姿勢就是你要學會傾聽,但是你光有傾聽,還不夠。為什么呢?你不懂一個孩子的需求,然后你不能理解一個孩子的需求,你不能理解一個男孩子或者不能理解一個女孩子的需求,那你情商再高你也干不成,你的這個姿勢再好也聊不到一起去。跟你溝通如同雞跟鴨講,那講兩句就沒法講了。所以你還得去了解男孩和女孩的需求有什么不一樣。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什么需求?你都得了解,你不光得了解孩子,你還要了解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通常會有什么樣的心理需求。一個人在什么情緒下內心會有什么需求,你得明白這些東西。那我們說這些東西就是一個人作為人或者是一個父母應該擁有的基本能力。
所以跟孩子溝通也好,跟愛人溝通也好,跟同事溝通也好,其實都是同一個規律,就是要看到對方的需求,看到對方情緒背后的心理需求。如果你有能量,你就應該盡量地去滿足對方的需求。為什么有的家長不肯滿足,其實他是看見的,但是就是不肯滿足,那是因為他能力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