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不叛逆,真的是好事嗎嗎(孩子青春期不叛逆,真的是好事嗎為什么)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較叛逆。于是許多家長會感到不解,為何小時很聽話的孩子,現在卻變得常常與自己作對呢?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但也有些孩子,平時一直聽話、乖巧、懂事,甚至即使在青春期也從未做過叛逆的事情,他們是父母眼里、周圍人眼里的好孩子。
但是,雖然叛逆的孩子會給父母帶來很多煩惱,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叛逆的孩子將來未必成才,而不曾叛逆的孩子則注定會有問題。
叛逆,尤其是青春期的叛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青少年自我開始建設的重要時期。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就開始漸漸有了自我。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父母告訴他們的東西不再像之前那樣全盤接受,甚至會對父母的話進行反駁。
家長如何讓自己往東,他們就非要往西。之所以這樣做,并不是因為他們非要和家長作對,而只是想去嘗試如果不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做會怎樣。
人生需要嘗試,需要失敗。別人走過的路,別人的經驗并不注定會成為我們自己的經驗。
只有當我們嘗試過、跌倒過、痛苦過、絕望過以后,那些經驗才會成為我們自己的東西。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漸漸擺脫父母的影響,形成獨立的自我。
然而并不是每個人在進入青春期后,都有能力去進行自我的建設。
有些人在青春期幾乎沒有做過什么叛逆的事情,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壓力過于強大,以至于孩子沒有力量和勇氣進行反抗。
訪客糖糖,以及正念課學員木木子、jason就是如此。
從小到大,他們聽話,懂事,是父母和周圍人眼里的好孩子,即使在需要漸漸獨立、有自己想法的青春期,也無一例外地從未做過任何叛逆的事情。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講述:
木木子:
如果說每個人的出生分三次的話,第一次出生,是我們生命的誕生,是美好而平等的;第二次出生,是自我意識的形成;第三次出生,是正念覺察自我,以不加評判的眼光去看身邊的事物,感受這個世界,從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我覺察自己也是卡在了第二次出生,沒有叛逆的青春期,逆來順受的性格,討好型的模式,也許,在學生時代有受益之處,但后來,越討好越壓抑,越想得到別人的認可,越是得不到,我把自己弄丟了。
正念讓看到了自己舊有的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的環境了,我需要改變。我之前遭遇的種種痛苦,是潛意識來幫助我,提醒我改變的,我現在完全相信我的潛意識,傾聽他的聲音,相信他的指引,讓他帶領我找到自己。
用正念覺察,連接到內在資源,找到自我價值,做真正的自己,我們會生活的更加幸福。
Jason:
聽了老師的講解,仔細回想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我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之所以不會共情,和他人少有情感上的溝通,就是因為我對生命中最重要的客體—“母親”喪失的恐懼和害怕,讓我迷失了自我。
小時候,父親曾因為工作上的失誤導致家里莫名欠下一大筆外債。從此以后,母親因為父親的這個重大“失誤”,經常在我面前數落和指責父親,埋怨他老實、沒用。
于是從小到大,我學習認真,做事仔細,生怕母親會想父親那樣指責自己。而且,似乎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和父母情感上的溝通和鏈接就很少,和父母尤其是母親在一起,莫名就會有一種壓力在。
之前李老師曾問我有沒有叛逆期,有沒有和父母撒嬌的時候,當時我不以為然。
現在當我仔細回憶自己成長經歷時,我才發現,幾乎記不得自己有過向父母撒嬌的時候,也記不得青春期自己做過什么叛逆的事情。
撒嬌意味著示弱,叛逆意味著反抗,這種讓自己感到不安全,讓是母親感到失望的事情,有可能讓母親拋棄自己的行為,我怎么可能做出來呢?
小時候從不遲到、早退,沒搗過蛋,學習優秀,到參加高考,選專業,考上一本大學,最后畢業參加工作,在北京購房安家……
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在母親前表現完美,不露瑕疵,讓她覺得自己是個懂事的孩子,然后自己才能感覺到安全,才能不被母親拋棄,才不會失去這個最重要的“客體”,才能活下來。
小時候的經歷、沒有叛逆的青春期,讓我沒有形成真正的自我,讓我在人生道路上舉步維艱。
幸運的是我們還有重建自我的機會。正念,不加評判的覺察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就是在幫助我們重建自我。
當我們可以逐漸跳出來,來看待自己,看待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的時候,相信我們會找回那迷失的自我!
糖糖:
我沒有自我,一直都是為別人而活,從來沒有真正的為自己活過……所有這一切來自于我從小的教育模式。
爸媽都是為家族活,為兒女活,唯獨沒有為自己活過,而今他們已步入老年,還是為了下一代,下下一代活,從來沒想自己。
我看到了爸媽的勞累,無奈,我不想活成他們的樣子。曾經的我也想接過爸媽手中的接力棒,活成他們的樣子,覺得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對的,我也應該那樣。家人的思想,也是我的思想,否則就會自責不安。
這種方式延伸到了我跟所有人的相處模式,認為我想的,也就是別人想的。以己度人,執著的運用自己的一套思維邏輯,去做別人眼里的自己,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久而久之丟了自己迷失了方向,我陷入了迷茫掙扎之中。
我們人亦如此,不去思考的人生,如行尸走肉一般活著,如《瘋狂原始人》里所說:那也叫活著?只是沒有死了而已。
我沒有青春叛逆期,沒有形成獨立的自我。當我能想到這些的時候,也許就是看到自我的時候。
堅持正念學習,培養了我的覺察能力,讓我慢慢意識到,人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就不會困在一種思維模式里。我學會了轉換角度看待事物,讓自己跳出來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