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貸款、刷單返利、注銷“校園貸”……這些都是電信詐騙常用套路,同學們千萬要提高警惕,特別是一些針對學生群體的詐騙伎倆,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
01
刷單返利詐騙
案例
在校大學生劉同學近期加入了一個大學生兼職群,群主組織學生們通過兼職刷單來賺取“零花錢”。剛開始刷的幾單均順利完成任務并獲取了小額傭金,劉同學嘗到甜頭準備“大干一場”。為承受“大單”的任務費用,劉同學去找父母借錢,母親聽到她的描述后,告訴她可能是詐騙,并撥打了當地反詐中心的電話咨詢。
詐騙方式
騙子發布網購刷單兼職信息,承諾在交易后立即向被害人返還購物費并額外提成,以“零投入”“零風險”“日清日結”等方式誘騙。刷第一單時,騙子會小額返利。當刷單交易額變大后,騙子就會以各種理由拒不返款。
02
冒充電商物流客服詐騙
案例
高中生張同學在微信上加了一個好友,對方自稱是物流客服,因將張同學買的連衣裙在派件的過程中丟失了,愿意三倍賠款。對方借口要走公司轉賬流程,讓張同學下載某App,開通借貸功能,將借貸到的3000多元錢轉到對方提供的一個賬號內。張同學感覺不對勁“剎住車”時,已被騙3050元。
詐騙方式
騙子冒充電商、物流客服人員電話,能準確說出被害人的購物信息和個人信息,騙取信任。接著,以網購平臺系統升級造成訂單丟失、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需召回等原因謊稱能夠辦理退款,誘騙被害人下載網貸App或登錄釣魚網站,騙取或盜取資金。
03
注銷校園貸詐騙
案例
剛畢業不久的小張接到自稱是“國家校園貸客服”的來電,稱其在校期間申請的助學貸的還款利率已上調,要求小張補足未償還的利息,若逾期未償還會影響個人征信。由于小張確實還處于助學貸款還款階段,對方來電又能準確報出她的個人信息,小張便信以為真。隨后,小張按要求,向對方賬戶轉賬1.7萬元。轉賬后,“客服”斷線失聯,小張才發現自己被騙并報警。
詐騙方式
騙子冒充網貸平臺工作人員,稱被害人之前開通過校園貸、助學貸等,需要消除校園貸不良記錄,或不注銷會影響個人征信,誘騙被害人在正規網貸網站或互聯網金融APP上貸款后,轉至其提供的賬戶上,從而騙取錢財。
04
網絡游戲產品虛假交易
案例
某高校學生何同學將自己的游戲賬號掛在網上出售,一位網友表示要購買該賬號。對方要求何同學通過某游戲交易平臺進行交易。可當何同學提現時,卻顯示賬號被凍結。何同學聯系客服,客服以種種借口要求何同學轉賬8500元至指定賬戶,才能完成解凍并將余額提現。何同學轉賬之后,平臺客服就失去了聯系,購買游戲賬號的網友也已將何同學拉黑。這時,何同學意識到不對勁,才發現該游戲交易平臺是對方偽造的虛假平臺,隨即報警求助。
詐騙方式
騙子在社交平臺推廣充值游戲幣、游戲點卡優惠出售或優惠購買的廣告,誘導被害人先付款,制作各種虛假游戲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圖,發送截圖給被害人獲取信任,對其實施詐騙。騙子在網上發布買賣游戲裝備、游戲賬號的廣告信息,誘導被害人在虛假游戲交易平臺進行交易,通過釣魚網站竊取賬號和密碼,讓被害人以“注冊費、押金、解凍費”等名義支付各種費用,并盜取賬號。騙子以出售游戲外掛、游戲代練、解除游戲賬號凍結、解除游戲防沉迷限制等為事由,誘騙被害人匯款實施詐騙。游戲消費要量力而行,不要輕信“低價充值”和“高價收購”,不要在非官方網站上進行游戲賬號交易。
05
冒充熟人詐騙
案例
某高校學生小張突然收到好友通過QQ發來借錢信息,小張擔心朋友遇到難事,隨即轉賬。半小時后,“好友”說自己出了車禍,需要1000元救命。小張立即給其轉了錢。“好友”收到錢后連聲道謝,并承諾第二天還錢。可到了次日,發現對方已將自己拉黑了。小張立即撥通好友電話詢問此事,才發現原來前一天好友的QQ被人盜了,那個借錢的人是個“冒牌貨”。
詐騙方式
騙子利用QQ或者微信冒充被害人的親人、同學、朋友與對方取得聯系,稱遇到緊急情況向被害人借錢。任何人通過QQ或者微信借錢都要提高警惕,一定通過電話或視頻通話等渠道與當事人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