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叛逆期該如何教育(10-12歲叛逆期教育方法)
12歲的特點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跟11歲相比:
如果說11歲是尋找自我的開始,那么12歲就是發現自我的開始。
11歲是挑剔的、好爭辯的、好持反對意見的,12歲是自我包容的、自我管理的、自我依賴的。他們不但在意自己的表現,他們也在意別人的反應,在意別人怎么做、怎么想。
12歲首要特點:寬容、友善、富同情心。
他們從自我為中心的自我認識中走了出來,開始用成熟的眼光看人和事。他們明白自己累的時候情緒和表現會特別差,注意到自己和別人的共同之處,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困難和成長經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接納自己和別人的不完美,容納身邊人(父母、朋友)的情緒失控和小錯誤。
可以維持長久的注意力:12歲的孩子能夠忍受較長的課程,碰見喜歡的事情可以非常投入甚至忘我。但是對緊張的約束流程特別不喜歡,他們希望可以支配更多的世界。家長在給孩子安排任務的時候,時間上的限制要寬松一些,讓他們能夠完成得從容。同時,他們也很討厭嚴厲和控制,在遇到困難時,家長用明確又溫和地解說,他們會更容易接受。
對待家人,朋友和同齡人:他們可以與家人和平相處,也可以獨立自處。尤其是跟媽媽的關系明顯改善,媽媽不再是“隨時監視”他們的敵人,他們也不再事無巨細地挑剔她。比如,當一個12歲小女孩向媽媽展示她畫的畫作時,她會對媽媽漠然的反應一笑置之,而不再像11歲時那樣覺得媽媽不在意她而反應激烈。
他們愿意幫媽媽做些家務,也愿意在媽媽身邊看媽媽做家務。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順便教導孩子些家務活,比如說廚房里的一些工作等。如果家長叫孩子做家務而他們說“等一下”,也不要責怪生氣。最好的做法是規定時限,然后離開,給他們時間完成。孩子其實也知道,該做的事情早晚還得做,不過需要父母提醒罷了。如果家長能考慮給一些獎金,那么孩子做事的意愿更高。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可以去“打工”賺錢了,比如幫鄰居收取報紙、打掃院子、看小孩等。
已經比較能體會別人的感受和情緒,也開始懂得尊重別人的心情,在別人不開心的時候格外小心。他們能接受批評,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受到責罰,但是他們很強調公平。如果朋友被誤會,他們會努力替他們辯白。和父母爭辯時,他們既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也會同時注意對父母保持禮貌。
和朋友的相處平和很多,12歲的孩子喜歡聽取伙伴的想法,愿意遵從大家的規則,有時候跟著大家無所事事地晃來晃去都會很滿意。他們讀書的時間被各種興趣占去很多,不過還是喜歡讀偵探小說或者探險小說。對于電影他們會很挑剔,一定要先知道故事內容,而且從朋友口中求證電影是否好評如潮,否則他們不會愿意看。
他們不想自己在同齡人中鶴立雞群,因此有時會有意犯些錯誤以免被大家看不順眼,比如說謊甚至偷竊行為。他們已經了解不完美的存在,不再凡事都爭第一;也因為不想凸顯自己,他們寧可表現得平庸一些,差不多就好,以維持和同齡間的關系。
因此,這個年齡的孩子,在外表服飾上、行為舉止上,都有意隨大流,避免凸顯自己。家長在這個時候如果不想讓孩子對父母買的衣物發脾氣,最好的方式就是帶著孩子去,讓他們自己決定。家長如果很不認同孩子的品味,要明白這個時候他們是為了不凸顯自己。
判斷是非的能力:他們能夠因為自己的錯誤而接受他們人的指責,這個是道德發展上的大進步;他們也不再以父母的話作為判斷對錯的唯一標準,當然常常會覺得有個“良心”在限制自己的行為,幫他們判斷對錯。他們越來越熟悉如何衡量輕重,列舉某項選擇的優缺點然后再做衡量。成年人的想法還是會影響他們,不過他們會根據他們自己的利害關系做出決定,不愿意因為自己做得太“圣人”而遭到朋友的排斥。當然,他們對事物的判斷仍然偏向于黑白兩極,對喜歡的事物專心投入,對痛恨之事則難以容忍。
對于說謊,尤其是白色謊言,他們不認為有什么嚴重的,甚至覺得說謊是必須的。有時為了好玩,在小店里偷點小東西他們也覺得沒什么關系。不過他們會分辨,真正重要的大事,他們不會隨便說謊,他們已經懂得說實話的重要性。
對性的態度:12歲的孩子開始對性感興趣,不再把性想象成不潔的事,而且希望得到清楚而正確的性知識。家長應該幫孩子借閱這類的書籍。
男孩出現第二性征的時間則快慢不一。他們并不關心成人的性行為,倒是一心一意研究自己的變化,想了解更多的生理現象,比如“射精”是什么。12歲的男孩子需要穿運動褲等比較寬松的褲子,因為勃起的現象開始發生。他們開始需要用手解決一些生理需要,甚至因為好奇而與年長的人發生性行為。父母應平實地告訴孩子可能發生的事,以免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到傷害。無需夸大其詞,以免嚇著孩子。這時他們知道如果自己那里臟了會很不好意思,知道了洗澡的必要性。
很多女孩子此時開始出現第二性征,對胸部的發育不再像11歲時那樣躲躲閃閃。少數女孩在經期之前稍顯暴躁,不過大多數12歲少女尚未經歷經期前的情緒波動。
在一個團體里,某個男孩子喜歡某個女孩子,或者某個女孩子喜歡某個男孩子,是很普通的事情。不過他們并沒有經營一份長久固定的異性關系的打算。這種對異性的興趣通常來得快也去得快。
作息:上床休息仍然需要家長提醒,不過已經不像11歲時那么抗拒上床了。他們會喜歡早點兒進自己的房間培養睡眠的氣氛,看看書、聽聽音樂,甚至繼續寫未完成的作業。他們睡眠時間的彈性加大,即使一、兩天睡眠不足,也可以撐到周末好好補覺。
12歲的孩子害怕的東西大大減少,但這不表示他們已經不再怕黑,家里仍然最好在他們伸手可及的地方安放床頭燈。早上起床比11歲時大有改進,很少再有起床氣。大多數孩子喜歡早點起來,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比如讀書畫畫什么的。
飲食方面,他們好像有個永遠也填不飽的胃,哪怕飽餐一頓之后半小時后有可能又進廚房搜索食物。因為能吃,12歲左右的孩子的體重是成長最快的。在課間休息時間,他們可以吃大量的食物,并且一點兒不影響三頓正餐。而且很多老師發現孩子吃飽后學習能力會增強。
逆反心理的原因:12歲的孩子即將邁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失衡,逆反心理就會出現。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是我們作為家長在教育中的失誤,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解決問題,不能回避問題。孩子如果出現了逆反心理,家長要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掌握一定的矯治辦法對癥下藥。在學校里,老師教育叛逆期的孩子也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教育方式:
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是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
這就要求老師、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充分尊重他們,多以平等、友好的態度與子女談心,把孩子當成與自己有平等人格的人。
首先要肯定孩子正確的地方,盡可能地找出孩子身上的優點,明確主動地告訴孩子應該堅持什么,不應該堅持什么。要為孩子指出存在的問題,父母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孩子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并且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悔過,不能給他們太多的責備。決不能專制獨裁,要耐心教育他們,談話最忌諱用父母的權威大喊大叫,或者動手打人,這是一種教育的無能,是一種最愚蠢的教育方法。
學校老師如何教育逆反期的孩子?
心理素質已經成為構成人的整體素質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和目標,學校教育理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這樣學生才能朝著學校和家長所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長。
消除叛逆心理,需要我們以朋友的誠心對待學生,更需要我們家長和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也要我們不斷地提高個人的修養,多研究中學生階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真正成為他們人生的引路人和鋪路石。
1、要從叛逆心理的成因進行分析。
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很主要的一個方面,因此教師要結合家長的家庭教育,多與家長溝通和聯系,互通學生在學校和家庭里的表現,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然后適當地指出不足之處,提出希望加以引導。
在學校,老師要多與學生交流,一方面要好好聆聽。大人與孩子的觀點不同,我們眼中的小問題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是大問題,不妨認真聽完他們的話再發表自己的意見。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多同學生談一些他們關心的話題,站在他們的角度上看問題,有意識地談出自己的觀點,幫助學生解決困惑,這樣能真正達到與學生的心相連,心相通,逆反心理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另外,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中學生的叛逆心理是一個心理的弱點。因為他們容易情緒沖動,看問題還很不成熟,對事物缺乏全面客觀的認識,引導他們要不斷地豐富知識,提高他們對社會的洞察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教育他們多采納別人好的建議、學會寬容、胸懷要寬廣、不鉆牛角尖,處事學會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在幼年求知欲很強,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么等于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校方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母親給愛迪生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科學、愛學習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欲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了著名的發明家??梢姵晒υ从谧孕?,自信心的樹立,來自于周圍的人們的常識。
如果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如果父母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哪里來?對于不夠自信的孩子,家長更應該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拿著放大鏡找到他們的閃光點。要在行動上相信孩子,肯定孩子的前途是有發展的,對他們的教育是有價值的。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微小進步,鼓勵孩子的一點點成功。讓孩子覺得你在期待他們的成長,你在相信他們的成功。
家長對孩子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不可越俎代庖,要留有余地。比如說,孩子問家長數學題,有點家長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隨口報出答案雖然是最省力的方式,但是也容易讓敏感的孩子受傷,或者給孩子養成不思考直接求答案的習慣。
如果孩子問家長這樣的問題,不如鼓勵孩子“先查找教科書上的概念內容,查看例題看方法,如果還是非常不明白,再來問問爸爸或者媽媽”,這樣的引導會讓孩子回去看書,并且對老師講過的知識點又復習了一次。同樣可以省下家長的很多時間,而且培養了孩子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即自學能力,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彌足珍貴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解決問題,都可以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建立起自信心。
3、設立明確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在家庭中,孩子需要知道事情的界限,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長跟孩子一起商量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適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制定完善后將家規貼出來,一旦建立,就應堅決執行,如果違反應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每隔一段時間,應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對家規作調整和修補,發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4、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也會增強,給他們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力是很重要的。家長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克制自己這種想法:我什么事情都是為了孩子做的。父母需要給孩子一些自由度,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和愛我們。
遇到需要做決定的情況,請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家長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并且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比如說“今天你是想穿黑色的裙子,還是白色的襯衫呢?”如果孩子兩者都不選,那么可以問“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讓孩子做出選擇并且負責人的日常行為,對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