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叛逆期家長應該怎么做(遇到叛逆期的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確)
經常有家長跟我講孩子叛逆期的問題。我發現家長普遍有一個現象,我們小時候呢,都乖得很,父母說什么就是什么,從沒叛逆過怎么現在的孩子這么難管呢?甚至,有人質疑叛逆期,是否真的存在其中。叛逆期真的不存在嗎?家長對孩子叛逆期的容忍和強硬的態度是正確的對待方式嗎?那么張老師就來揭開叛逆期的秘密,面對孩子的叛逆期,家長該如何處理?叛逆期是真實存在的,準確來說,他是在孩子成年之前必經的自我意識顯現期,就和孩子必經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是一樣的,一共分三段,第一段在兩到三歲左右,俗稱寶寶叛逆期,第二段在七到九歲,俗稱兒童叛逆期,第三段也是普遍最頭疼的青春判逆期,這個階段出現在12到15歲,這三個叛逆期,對應著孩子不同時期的自我意識覺醒程度,說到底就是渴望自己能做主。隨著孩子身體各個器官的長成,孩子在心理上逐步成熟,自己感覺可以對自己的事情做出相對應的判斷。而此時在家長看來孩子的想法還依然幼稚,對于孩子的想法不置可否。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現在你發現沒有,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聽話,而是讓他成為他自己。還記得我前面說的叛逆期就是孩子渴望自己能做主嗎?其實叛逆期才是孩子真正成長的機會。但說來奇怪,咱們都很討厭孩子叛逆,但恰恰孩子的叛逆是我們家長自己主動觸發的。、
在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暴漲的時候,父母越不讓他們做的事情,他們就會越想做。例如,現在很多家長老鐵不讓孩子看電視,但是我相信每一個家庭背后都有一個孩子為看電視和你斗智斗勇的故事。其實孩子要去嘗試某件事情,這件事情并不一定他真的很喜歡,只是這件事情會被禁止才特別的好奇。所以我們越是發現特別強勢或有控制欲的家長,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就越嚴重。那如何既有管控,又平穩地度過叛逆期呢?下面這三條一定要守好。
一,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當孩子敢于說不的時候,意味著他們在成長,我們常常習慣地認為這是對我們作為家長的挑釁呢。然后一頓約束和打壓當前的武裝力量是被你瓦解了,但一次次的鎮壓最后就有可能演變成起義。父母的認可,是治愈叛逆的第一道良藥,可以看下我上一篇文章關于孩子心理需求的文章。
二、凡事多和孩子商量叛逆期的孩子等于自我意識邁入了新臺階,他們渴望獨立,迫不及待想要得到身邊人的認可,而商量的口吻能夠讓孩子感覺到你在征求我的意見,你是在尊重我的。在這里教大家一個萬能的商討公式,叫做選擇權句式,就是把你應該改為我需要你應該是命令,比如說你應該趕緊去把房間收拾干凈啊,這么亂你應該趕緊回房間寫作業,還磨嘰個啥?如果改成我需要,就變成了商量請求,比如說,爸爸今天在你房間找一個東西,找了好久啊,我需要你把房間收拾一下可以嗎?上次你答應爸爸每天八點按時寫作業的時候,我需要你遵守我們的小約定可以嗎?雖然聊的是同一件事兒,但是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你做到了嗎?
三、了解孩子的叛逆期類型,對癥下藥,這里我重點聊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主要是分三種類型,A,暴躁型。對父母、老師的要求,反抗特別激烈,跟父母吵架或者發脾氣,那都是家常便飯。B、沉默型,不愿意跟大人溝通,對父母的話沒有反應,也不喜歡跟老師接觸,顯得對什么都漠不關心,對陽奉陰違型父母說什么,那就表面答應,但是背后依然我行我素。其實,對不同類型的叛逆行為,父母可以采用不同的應對方式。例如,對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對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溝通,對陽奉陰違、叛逆型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誠,要知道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們只是借由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也一直在成長,學習著獨立,他們也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他們更好地獨立,更好地度過叛逆期,真正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各們家長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