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叛逆不服管教怎么辦?(青春期孩子叛逆不聽話怎么辦)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重視青春期叛逆的問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對孩子成長影響力非常大的不是老師,不是同學,而是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的家長。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李玫瑾:教育趁早,青春期能少說就少說。
第一部分:心理學視野下的問題解析
1、為什么攤上事的總是我
首先我們說一下共生關系,這個詞在心理學上被廣泛應用。而在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共生關系,一般來說是指與生俱來的一種關系。
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在共生關系中我們分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一方扮演父母,另一方扮演孩子。
在共生關系的伊始,這種關系是很好的,一方面共生關系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對孩子的關心、教育、保護等等。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共生關系應該慢慢變弱,而父母和孩子之間遇到的問題就是共生關系應該減弱的時候沒有減弱造成的。
這種父母往往期待保持共生關系,雖然孩子已經發生了變化,但父母的認知還未轉型,于是問題就在青春期集中爆發了。
孩子越成長,越希望共生關系減弱,或者有時希望出現反向共生,這時父母要適當示弱,讓孩子扮演父母的角色,才是更適合青春期的相處方式。
示弱過程包含的是父母對孩子的信任,以及愿意放下自己的權威。
這個過程對有些父母比較苦難,這是家庭的互動模式、成員的個性模式、情緒反應模式、影響控制模式四個方面的影響。
2、為什么越著急越無法解決問題
生活中有時候父母正在忙,孩子卻在一邊吵鬧著喊你。或者有些事,做了會有危險,你說了好多次孩子就是不聽。
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用到一招,叫做訓斥或者批評甚至打罵等方式。
這種方式我稱之為負向撫慰,并非這種方式不好,而是孩子所接納的正向撫慰不夠時,很多父母就會用負向撫慰來湊數。
并非說這種模式不好,而是要和正向撫慰保持平衡,合理的應用。正向撫慰包括,共情、陪伴、擁抱、激勵等等。
無論哪種方式,非常可怕地在于無視和冷漠。而采用正向撫慰和正向撫慰的比例就會形成和孩子的互動模式。
假如您的教育方式是錘子,那么孩子一定就是釘子,那么家長就會習慣性地用憤怒去表達自己的需求等等。
用舊的習慣模式,也就自然只等得到舊的結果。所以越著急,孩子越不聽,是因為你的模式還沒有改變。
3、孩子不服管教的根本是什么
根源在于我們對孩子的個性不甚了解,又用了不合適的相處方式。個性可能很難改變,但相處模式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的前提基礎就是我們自我覺察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要看到自己的關系模式是怎么發揮作用的,只有意識到才能改變。
哪怕剛開始意識的時候還是采用了舊的模式,事后道歉也是可以彌補的。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改變過程,并不是說我們改變一次對方就會接受我們的改變。
哪怕剛開始意識的時候還是采用了舊的模式,事后道歉也是可以彌補的。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改變過程,并不是說我們改一次對方就會接受我們的改變。
而是逐步的讓對方相信你已經改變,并且因為你的改變而自發的改變了自己。
第二部分:基于自我覺察的積極改變
1、性格自測與自我覺知
如圖所示,我們可以通過做完測試后,會有控制型、照顧型、成人型、自由型、順從型五種類型。
我們用西游記里的人物來做參考。
首先是豬八戒,對應的類型是自由型:
這種類型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又不善于落實。
正面特質:在于活潑、好奇、機靈。
負面特質:在于容易任性、不顧他人。
如果自由型被打壓,順從型值得高度就會上升。
順從型對應的角色是沙和尚: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實孩子”。
正面特質:在于吃苦耐勞、友好、執行力強。
負面特質:在于容易生悶氣、委屈求全,生氣到臨界點也會爆發,從而會發無名火。
成人型對應的形象是如來佛:
正面特質:心理韌性強、沉著冷靜、有主見,邏輯性強,擅長解決問題。
負面特質:感性較少、缺乏同情。
照顧型對應唐僧:
正面特質:寬容,有同情心,包容。
負面特質:啰嗦,溺愛。
控制型對應孫悟空。正面特質是處事果斷、權威。負面特質過于強勢、不講情面、張狂。
如果說自由型的豬八戒和順從型的沙和尚對應孩子,那么唐僧和孫悟空則是我國文化的背景下,比較典型的父母。
這兩個值高的父母學習示弱是有難度的,但是示弱對這兩個類型的父母尤為重要。
控制型孫悟空的父母:
容易操控孩子,照顧型唐僧的父母容易過于溺愛或者不注意孩子的隱私。
可謂是兩種極端,一定要注意平衡。這五種類型其實也正是一個心理層面的成長過程。
2、心理層面的成長歷程
成長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從后知后覺到先知先覺,覺察會改變行為,行為會改變關系。
當孩子感覺到父母把他當大人看了,改變也就開始了。
3、性格背后的親子互動模式
在PAC視角下,四種典型的家庭關系。存在著如下幾種共生關系。
中國傳統家庭影響左邊的父母多一些,而右邊則是在互聯網文化影響下有了一些變化。
其實這些共生關系沒有優劣之分,也并不沖突,重要的在于事件當中采用哪種方式最為合適。
無論你現在是霸權父母,還是貼心保姆,不論你是不是能和孩子打成一片,還是能夠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今天通過西游記人物的分析旨在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從而能夠覺察自己的行為模式。
當你再想控制孩子的時候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孫悟空又跑出來了?
太過溺愛的時候,是不是唐僧跑出來了?
有了這個覺察的時候,就是改變的開始。
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自己,了解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