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處于叛逆期該如何(對于在叛逆期時的孩子該怎么辦)
叛逆孩子都有著一些共同特點:非常容易發脾氣、喜怒無常、幾乎總是拒絕大人要求他們做的事。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權威。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這個時候,你需要真正理解你的孩子。只有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只有不強迫孩子聽話,孩子才會開始聽你的話。
不要試圖等待孩子自己走出叛逆期,這是很消極的,只有不負責任的父母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
無論誘發叛逆的因素是什么,孩子的逆反是總歸是有目的的,孩子以叛逆的方式做出反應是因為他不知道怎樣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當你在處理和孩子的關系時,牢記這一點非常重要。當你用暴力來對待叛逆的孩子時,其實你失去了掌控力,因為孩子會把自己接下來的一切錯誤行為都歸咎于你的暴力。
現在靜下來想想,你和孩子在生活中是什么樣子的?
你是否對他微笑,對他眨眼睛,告訴他你很愛他,感謝他,贊揚他,擁抱他,去參加他的家長會,為他過生日,一起散步,共同談心,是否在他不開心的時候試著體會他的感受,并表示你能理解,是否在他做錯事的時候耐心而溫柔的和他一起探討?
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以積極的心態和行動去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沒有哪個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關鍵是你能否理解他。叛逆期的孩子幾乎都會認為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包括自己的父母。
在這個階段,理解孩子所做的的行為是很重要的,而要理解孩子,父母需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這時候不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不要做出任何的結論,需要做的就是傾聽并理解他的內心。
關于傾聽有幾個小技巧:保持目光接觸,讓孩子知道你在聽,點頭,不要分心,不要開口評論,批評。
這一切的根基都來自于你對孩子的愛和善良的動機。
當然只有愛是不夠的,不表達出理解,孩子會感受不到你的愛。所以你首先要減少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要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積極面。
在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避免大喊大叫,在你大喊大叫時,孩子已經成功的干擾了你,并且跟你學會了大喊大叫。
大喊大叫的誘因是看起來它會起作用,但是這會讓孩子誤解你是否愛他。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對他的愛是取決于他的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這會讓孩子非常的沮喪和害怕,試想一下,你的配偶,父母,單位時你的領導,他們對你大喊大叫,你會發自內心的感謝他們對你的愛和關注嗎?同樣孩子也不會。
大喊大叫的真實原因是你想表達自己的憤怒,但是當你憤怒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對不起,我現在的情緒非常憤怒,在我平靜下來之前,我必須先處理好我的情緒。”
在生活中盡量避免大喊大叫,這沒有任何作用,只會讓事情變的更加糟糕。
面對叛逆的孩子的時候,放棄掌控權才會對你們之間的關系產生積極影響。
記住這三句話,
1、應對孩子,不要操控他,而是要賦權讓他自我感覺良好;
2、當你心平氣和、果斷堅決地表達你的看法和信念時,你的孩子更可能會聽;
3、沒有哪個成人講過由于父母太理解他們了而渡過了一個可怕的童年。
其次,學會給孩子選擇權,就算你對孩子控制成功了,也只會讓孩子和你越來越疏遠,告訴孩子不同選擇所帶來的結果,并提出堅定而具體的要求,而不是和孩子爭奪控制權。
不要吝嗇自己的口頭夸獎,夸獎一個五歲的孩子能自己穿衣服,夸獎一個13歲的孩子能不晚歸。當你的孩子做一些令人愉悅的事情的時候,告訴他這樣做很好,非常棒。給孩子一個積極正面的正向反饋,這個叫做正面強化,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幾乎可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不要總是關注孩子的負面行為,你要明白,進步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同時呢,家里的其他成員也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影響,所以要學會獲得其他成員的支持。不要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較,要多多創造孩子和他人合作的機會,比如一起做飯,猜字謎。讓你的孩子知道,你會盡量滿足這個活動中每個人的獨特需求。盡可能的為孩子提供和你單獨相處的時間,這會讓孩子覺得他是獨特的,也容易拉進你和孩子的關系,親近的會讓孩子更加容易聽到你的聲音。
和諧融洽的夫妻關系能很大程度的減少孩子的叛逆,你可以在家里和伴侶自己孩子共同培養一種與孩子無關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參加到其中,一起開懷大笑,體會身為一個家庭成員的快樂與幸福。
老師對學生的自我認知影響巨大,對于叛逆的孩子來說,他們很難管理好自己的挫敗感和情緒,他們通常會對那些讓她們感受到威脅,或者沒有接觸過的老師同學發起攻擊。叛逆的孩子會不停的告訴自己這是不公平的,以此來確定心中的感覺。這個時候家長要扮演校方的顧問角色,以幫助老師 來共同解決問題,老師對待學生的方式對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很大,如果一個孩子感到自己被輕視了,他會以更加叛逆的方式來補償他自卑的感覺。
但請記住,孩子的叛逆可能會反復。當孩子用叛逆試探你的耐心的時候,請不要失去信心。堅持下去,不要恐慌。保持前進的步伐,承認自己的不足,遠離消極質疑的陷阱。對孩子始終保持寬松,邀請老師、家人共同參與。最后,不要忽視你的業余生活。你有精彩人生,孩子才會真正覺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