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生叛逆期的電影(關于初中生叛逆期思想道德教育的外國著作研究)
進入青春期,就相應地到了孩子的叛逆期。在這個期間,孩子容易出現幾個問題: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1、偏執,抵觸父母、容易激動,情緒波動強烈,總是和我們唱反調;
2、容易激動,亂發脾氣、虛榮心強、聽不進正確的意見跟建議;
3、經常曠課、遲到,甚至逃學,屢次挑戰老師和我們的底線;
4、天天玩手機,一提到上學就惡心、頭昏、亂發脾氣甚至歇斯底里。
什么是叛逆?個人認為,沒有所謂的叛逆,所謂的叛逆就是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了,沒有像以前那么對自己的話唯命是從了,我倒覺得這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了,有自己的主見了,這是孩子在成長,作為家長或老師都不應該把孩子的這種可喜的變化當成一件壞事。
那么“叛逆期”為什么親子容易起沖突?對待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家長們常常覺得是孩子態度問題,習慣大聲責罵,試圖把孩子罵回來,可常常事與愿違。其實根本原因是父母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沒有及時調整教育方法,還是按照孩子是兒童時期那種標準去教育和要求小孩。家長的成長趕不上孩子的變化。
這個期間家長容易出現的教育誤區:
1、缺少科學方法,教育只是憑感情,憑經驗,從而導致孩子性格發育不完全;
2、平時總是說教、嘮叨、跟其他家孩子對比,引發孩子自卑自閉;
3、總想靠“批評和打罵”解決問題,孩子“屈打成招”,逐漸孩子內心越來越封閉,引發抑郁壓抑等各種問題;
4、太溺愛孩子,對孩子包辦、妥協,導致孩子愈發叛逆,情緒反應強烈,脾氣暴躁;
5、自己忙于工作,孩子的所有要求全部滿足,教育方法跟不上導致孩子臭毛病越來越多。
那么,家長如何走好這個緊張而又重要的階段 。
首先,要正視和接受小孩的變化,多進行耐心地溝通。家長缺乏與孩子經常的感情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兒童也會以不尊重來對待家長,其表現形式有粗暴和沉默兩種。要耐心傾聽找出問題根源,然后細心引導,與孩子一起找到解問題的辦法。
其次,要避免過分遷就。孩子認為犯了錯誤不會受到批評,這種錯誤的信息使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長想管教時,孩子就很不適應,必然出現逆反。要堅持原則,把握底線。習慣性的遷就,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再次,家長要多看書或與別的家長交流教育心得,提升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長大了,思想會跟著改變,用老一套方式方法去處理新出現的問題是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活到老學到老對于家長同樣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