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寫作業粗心大意怎么辦(小學生做作業粗心大意怎么辦)
孩子寫作業總是粗心大意,計算錯、拼音錯、看錯加減號、漏寫等情況,是低年級孩子比較普遍的現象。如果家長這時干預不當,孩子就會把粗心帶到更高年級,影響他后面的學習生涯。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對于孩子的粗心,家長是要有所作為的,首先就是要理解孩子,粗心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粗心是細心之母,理解孩子正處于這個階段。然后就是別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就應該知道該怎么做,要對孩子進行具體的詳細的指導,孩子才能克服粗心,成長為認真仔細的好孩子。
一、真正理解孩子
孩子剛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涯,很大幾率會遇到粗心這個攔路虎,一開始就認真仔細的孩子太少了。粗心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家長們可能也能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粗心的趣事,所以放輕松,每個人都是這么走過來的。
1、別給孩子不良暗示
有時,粗心來自于家長的口頭禪。
我們一看到小錯誤就會主觀地認為,這是孩子粗心造成的。并且畫出一幅美好的圖畫:只要孩子仔細點,他就都能做對。所以,對孩子的幫助也只是批評一句“下次細心點”就結束了。
殊不知,這種批評不但對孩子沒有幫助,而且會讓孩子覺得,我就是個粗心的孩子。孩子一旦給自己定了這個調性,就更難克服粗心了。
2、尊重孩子氣質類型
在心理學中,將人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4種氣質類型。
其中,膽汁質精力旺盛,思維靈活卻脾氣暴躁;多血質活潑好動,反應迅速,但注意力轉移快;黏液質比較穩重,善于忍耐,有良好的注意力;抑郁質則很敏感,擁有細致的觀察力,只不過有些優柔寡斷。
如此可見,膽汁質和多血質的孩子比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而黏液質和抑郁質的孩子則要好一些。
這意味著,有些孩子天生就愛粗心,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細心。所以家長要接受自家孩子的氣質特點,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只要發揮氣質中的優勢,孩子都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取得進步和成功。
3、關注粗心背后的心理根源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會面臨各種困難,有時他們就是看不清加減號,就是會把b寫成d,他們會覺得這些好難啊。但相比克服這些困難來講,被說成“粗心”好像就好了很多。
因為孩子會自我安慰:只要我細心,我就能做對。家長對此也是一句“下次不許粗心了”就過去了,這讓孩子覺得與其去克服困難,不如就做個粗心的孩子吧。
因此,家長一定要正確看待粗心這件事,理解這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階段,從戰略上藐視它,別給孩子貼粗心的標簽,接受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類型,允許孩子犯錯,也要積極幫助孩子改正。
二、對做題步驟給予具體指導
我們從戰略上藐視粗心了,也理解孩子了,接下來就要從戰術上重視它了。
生活中,很多家長把戰略和戰術搞反了,戰略上挺重視,一發現孩子作業粗心,就疾言厲色,但行動上卻從來不具體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困難,這是不可取的。
就拿如何做作業來說,孩子打開作業本后,應該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家長可能從來沒關注過這個細節,但有些孩子就是不會。
比如,看拼音寫漢字,我家孩子就總是主觀臆斷,拼了第一個字,就自己組個詞,認為就是考的這個詞,就寫上去了。直到我讓他給我講,他的每一個步驟時,我才發現這個問題。
低年級正是孩子培養學習習慣的時候,孩子要掌握拿到題目后的具體操作步驟,這對于他今后的學習生涯是至關重要的。
低年級老師都會在課堂上帶著孩子們做題,這就是在培養他們的解題習慣,家長要告知孩子,學習老師的解題步驟和思維方法,不要只等著老師的指令做事,要多思考,把這些變成自己的方法。
我們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時,家長也要注重這些細節,要去觀察:孩子粗心是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解題步驟造成的。具體可以給孩子提供這些技巧:
1、讀題三遍其意自現
網上流傳一份媽媽給孩子制定的“不要喊媽”的家規,其中一條是:不會的題,通讀三遍,不要喊媽。雖然看起來挺搞笑的,但這確實是孩子們的問題。
我曾試過,孩子來問“這道題不會”或者“這題為什么錯了”時,不給他解答,先讓他讀一遍題給我聽,往往這一遍讀完,他就自己明白了。
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講,默讀和朗讀出來,差別還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家長在輔導作業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讀題,在家做作業就可以大聲把題讀出來。這也是孩子從朗讀到默讀的一種過渡,一上來就要默讀理解全部意思,對于識字都不太多的孩子確實是有困難的。
大聲朗讀題目三遍,可以防止大部分因為題意不明而造成的錯誤。
讀的時候更要注意題目的要求,按題目要求做,不要想當然。有些題是把對的圈出來,有些是把錯的圈出來,不要因為以前做過圈對的,看到類似題目就都圈對的。
2、用畫圖法尋找解題思路
我家孩子曾遇到過這樣一道題:
丁丁家住在這棟樓的4樓,上一層樓需要走3米,丁丁每次從一樓走到家,要走多少米?
孩子的答案是:3×4=12(米)
看到他這個答案時,我讓他讀三遍題,再好好想想,但沒管用。他理直氣壯地對我說:“沒錯啊,三乘以四啊。”其實“一樓不用走3米”這話就在我嘴邊上,我要是告訴他,他肯定馬上就能明白,但思考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讓他拿筆畫一棟這樣的房子,拿他的樂高小人當丁丁,真正去爬一爬,看看是走了多少米。孩子畫完了拿著小人一比劃,就全明白了。
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大人看起來是粗心大意,其實是孩子真不明白的情況。這時如果能畫個圖,就簡單很多。
后來我家孩子做題都喜歡拿個草稿紙寫寫畫畫,畢竟他現在就是形象思維的年紀嘛,這個習慣對他的學習也很有幫助。
3、注意答題內容完整
詳細地教給孩子要如何把答案寫完整。
語文:字要寫清楚,不能壓到田字格的邊框。句子要寫標點符號,拼音要帶聲調等等。
數學:答案要包括算式和答話,算式要標注單位,豎式進位要畫點等等。
少個句號,沒標單位,這經常是孩子馬虎大意的位置,從寫作業初期就要培養孩子,把答案寫完整的習慣,沒畫上句號,這題就還沒做完。如果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馬虎的錯誤就會大幅度減少。
三、建立粗心檔案
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使用錯題本,但錯題本上通常只要求寫“看錯題目”、“計算錯誤”、“概念不清”等錯誤原因,這些原因對于孩子來說,太籠統了,他們還是會頻頻犯類似的錯誤。
家長應該指導孩子把錯誤細化,比如,數學有以下問題:減法看成加法、忘記進位、數字漏寫零、位數看反(54看成45)、沒看見題目漏做、忘寫單位等。
這樣,當孩子再有錯題時,就放進這個細化的分類中,讓孩子明確知道他在哪些方面和哪類題型最容易出錯。
我家孩子把這樣整理出來的錯題本叫做他的《粗心檔案》,通過一段時間的建檔,他對于自己容易出錯的題型更加清楚了,常常做作業的時候,就會提醒自己:“這種題我最容易錯了,加油加油,認真寫。”
可見《粗心檔案》的效果挺明顯,但要提醒家長的是,這份檔案是為了讓孩子進步的,可不是用來笑話孩子的。如果《粗心檔案》會讓孩子反感,那我們完全可以給它起個新名字。
建立《粗心檔案》的時候也不要一次性讓孩子抄寫太多題目進去,這也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觸,寫有代表性的題目就好。這份檔案是為了讓孩子更清醒細致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漏洞,而不是出于罰抄的目的。因此,家長在這方面要注意引導孩子,爭取讓他們喜歡上這份檔案。
四、教會孩子究竟該怎么檢查
如果孩子能掌握正確的檢查要領,他們馬虎大意的錯誤就會銳減。但很多孩子真的不會檢查,他們通常是像照鏡子一樣,拿著作業目光掃一遍,既沒重新審題,也沒重新計算,基本上就是應付差事。
因此,家長要詳細給孩子講解檢查的步驟,讓孩子真正學會怎樣檢查。檢查的技巧如下:
1、再讀題目
用一種驗算的心情去讀題,嘗試尋找自己剛才遺漏的信息,看看題目說得跟自己理解的究竟是不是一模一樣的。
2、逐行檢查
檢查可不能走馬觀花,要一行一行,一題一題地檢查,每道題都要照顧到,不能厚此薄彼。
3、驗算方法
加法算式可以用減法來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生字和拼音可以互查,拼音一定要再次拼讀,才能保證正確。
4、前后對照
前面的生字,很可能在后面的題面里有出現,如果出現了,檢查自己寫的是否正確。
5、標點符號
注意檢查標點符號和單位,注意答案的完整性。
再好的技巧也要孩子喜歡用、愿意用才行,所以家長要抓住一切機會強調檢查的重要性,關鍵是讓孩子看到檢查的好處。
比如,先讓孩子檢查一遍,再批改作業,讓孩子試想一下,如果一些題他檢查出來了,他能得多少分,促進孩子自主選擇“要檢查”。
孩子從不檢查到樂于檢查和會檢查,這是需要經歷一個過程的。家長們不要著急,該點撥的都可以講給孩子,然后留時間給孩子自己碰壁、醒悟和成長。
往往一年級還不會檢查的孩子,到了二年級就會意識到檢查的重要性啦。每個孩子成長的節奏不一樣,家長可以觀察自己的孩子,隨時為孩子提供幫助。
五、花式斗粗心
1、別忽視粗心背后的“不懂”
除了上述情況外,我們還會隨時與“粗心”斗智斗勇。
比如孩子經常把210,寫成21,這可能不僅僅是馬虎大意,也許是孩子覺得0就是沒有,所以寫不寫無所謂。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其實0還可以起到占位的作用。
這就是被粗心掩蓋的學習漏洞,家長要注意這些問題,不要被馬虎大意給掩蓋了。
2、幽默斗粗心效果不一般
在一期《親愛的小課桌》中,陳建斌給依依小朋友檢查作業時,發現“小熊”的熊字寫錯了,但他沒有直接指出來,而是開玩笑說:“這個小能帶著動物們來到了花園……”他這一讀,大家都笑了,依依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很歡樂地改正了錯誤。
我家孩子看過這期節目后,也記住了“小能”這個梗,熊這個字他再也沒錯過。
可見,生活中,適當的幽默,不但能化解尷尬、減輕壓力,還能保護孩子的面子,讓錯誤更容易化解。
綜上所述,家長要在戰略上藐視粗心,在戰術上重視粗心,就能幫助孩子盡快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養成仔細認真的好習慣。
愿每個粗心的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