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過后是戰(zhàn)國嗎(春秋時期比戰(zhàn)國時期早還是晚)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今陜西西安),烽火戲諸侯的主人公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次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建立,也標志著中國進入春秋戰(zhàn)國時代。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yǎng)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jié)的直播課里,系統(tǒng)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春秋戰(zhàn)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時期,公元前256年秦滅東周,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春秋戰(zhàn)國結束。
今天讓我們翻開《史記·秦始皇本記》,來看看秦國是如何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的。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嬴政出生于邯鄲。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嬴政被立為秦王。
一、秦滅六國之路
秦滅六國順序是位于定都新鄭的韓國、定都邯鄲的趙國、定都大梁的魏國、定都壽春的楚國、定都遼東的燕國、定都臨淄的齊國。這里的都城為滅亡時都城。
1、韓國
秦國先從距離最近、實力最小的韓國開刀。
韓國位于秦國東部,本定都陽翟(今河南許昌禹州),公元前375年滅鄭國后遷都新鄭。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被不少人認為是春秋戰(zhàn)國的分界點,這一年趙、韓、魏三家分晉,《資治通鑒》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寫的。
《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
看來潁川郡是故韓國地盤。
2、趙國
趙國位于秦國西北,定都邯鄲,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事都發(fā)生在趙國。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趙國建立,公元前228年被滅。
《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 :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
3、魏國
魏國位于韓國以東,定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又被稱為梁國,《孟子見梁惠王》曾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魏國建立,公元前225年被滅。
《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 :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
這里出現(xiàn)了“水攻”,這也許是本人見到的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水攻滅國”案例吧。
4、楚國
楚國位于南方,本定都丹陽(今河南淅川),戰(zhàn)國末期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
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封熊繹于楚蠻,楚國建立。公元前223年被滅。
《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 :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復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5、燕國
燕國位于趙國以北,本定都薊城(今北京),后遷都遼東(今遼寧遼陽),《荊軻刺秦王》曾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封其弟姬奭于燕地,燕國建立。公元前222年,燕國被滅。
《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
6、齊國
齊國位于趙國以東,燕國以南,定都臨淄,臨淄是戰(zhàn)國十大城市之一。《鄒忌諷齊王納諫》曾入選初三語文課文,要求會背,記得本人因不會背誦而被罰站在外面。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封姜子牙于齊地,齊國建立,公元前221年被滅。秦是從原燕國地盤南下攻打齊國的。
《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齊王建與其相后勝發(fā)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將軍王賁從燕南攻齊,得齊王建。
嬴政滅六國,一統(tǒng)華夏,自稱秦始皇,秦朝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
二、東周和春秋戰(zhàn)國完全場合嗎?
大多數(shù)人認為根據(jù)中國歷史朝代歌“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認為東周和初秋戰(zhàn)國是一回事,其實不然,兩者雖然大部分時間是重合的,但還是有區(qū)別的,因為戰(zhàn)國后期越來越多君王不再侍奉周王為上級了。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國被秦國所滅,同年周赧王病死,東周滅亡。《史記·周本記》記載“五十九年……西周君饹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后七歲,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可以看出,東周結束于公元前256年,這比春秋戰(zhàn)國提前35年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