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的孩子不聽話(兒子不聽話我的媽媽是壞媽媽怎么辦)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5月9日22點30分,新聞綜合頻道播出的女性親子養成節目《我的媽呀》,帶你走近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醫生金金,一起聊聊孩子叛逆的成因和解決方案。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所以你要聽我的?!边@是家長勸導孩子經常說的話。孩子如果聽取建議,則皆大歡喜,如果不順從家長,并做出一連串的“反抗”行為,孩子就會被貼上一個叫做“叛逆”的標簽。
“孩子叛逆是好事!”長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精神科醫生金金告訴我們。
叛逆的本質是什么
站在家長的角度,叛逆的孩子確實是“不順從”、“不聽話”的,但其實他們只是沒有按照家長的預期成長,有叛逆的表現恰恰是因為孩子開始覺察到自我的存在,開始學習獨立思考,學習從自己的角度建立對事物的判斷。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積攢獨立面對困難的經驗,也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選擇要自己負責。
家長往往會因為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而產生育兒焦慮,不良的溝通也會讓親子間的矛盾越來越多。雖然家長的人生經驗更為豐富,希望憑自己的經驗呵護孩子不受傷害,但是金金醫生卻說:“青春期的時候不叛逆,那要什么時候叛逆?”家長的這些“經驗之談”不也都來源自己青春期的成長經驗嗎?家長們也都是從年少懵懂時期走過來的,何不嘗試著包容孩子的叛逆,用成熟的經驗幫助孩子劃定安全的邊界線,在合理的范圍內讓孩子自己去披荊斬棘,收獲果實。讓他是他,讓你是你,相互尊重和理解,保留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以試錯的機會,呵護這寶貴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