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管不得,說不得,可是又不能讓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于是做家長的越來越焦慮,脾氣越來越暴躁,時不時就會爆發一下,爆發過后就是冷戰,除了破壞親子關系,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
那么如何對待叛逆的孩子呢,今天給您推薦的這部《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馬修老師來到了一個專為問題孩子設置的寄宿學校,第一次見到孩子們,他就被喊做“光頭雞蛋”;第一次進教室孩子們就把他掉在地上的包拋來拋去;他們偷他的東西;對他挑釁;不與他合作。孩子們并不是針對他,而是對每個管理者都是這樣,他們刺傷老師的胳膊;弄傷了校工的眼睛;畫漫畫嘲諷校長;偷老師的手表;偷校長的錢。當這些事情發生在校長和其他老師身上時,肇事者就會受到懲罰,最常用的懲罰方式就是罰勞動,關禁閉。然而這些手段對這些叛逆的孩子顯然沒有什么作用,他們依然是問題兒童,除了吵鬧、惡作劇、欺負弱小,這些孩子幾乎一無是處。而影片最后一個學生甚至放火燒了學校。所以說,簡單粗暴的高壓管理方式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反過來看馬修老師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首先是取得孩子們的認同,他多次包庇孩子們,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使他們免于受到簡單粗暴的懲罰,通過這種方法他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同。接下來就是發掘孩子的興趣,并加以引導,電影中馬修老師正是發現了孩子們喜歡唱歌的特點,通過建立合唱團的方式,用不停變換的歌詞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給他們指引了正確的方向,用音樂凈化孩子們的心靈,使得學校面貌一新,最后也收獲了孩子們的信任。而一旦孩子認可了你,那么接下來的事情就要簡單很多。
在我們的人生中可能碰不到像馬修一樣可以無底線地包容自己的老師,但是我們可以盡量做到像馬修對待學生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影片中馬修和孩子們的關系處理得很成功,但是他和校長的關系卻明顯是很失敗的,而這也導致了他最終被學校解雇。電影需要樹立一個對立面,而我們的人生顯然是不需要的。馬修反對校長給孩子貼標簽,可是他卻給校長貼了標簽,如果馬修可以像對待孩子們一樣對待校長,可能他最后就不是這個結局了。電影帶給我們溫情和展示如何對待孩子的同時,還同樣帶給我們如何處理和家人、同事、領導的關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