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的煩惱
自從老公2020年8月份因為一場意外,永遠地離開我們之后,我總覺得兒子變了。變得那樣陌生。他不再是從前那個乖巧、懂事、學習上進的好孩子了。
愛臭美:每天早上洗漱的時候,不把自己那兩根頭發整出“型”來,就不罷休。他還曾經問過我:“媽媽,你的發膠去哪里了?”
頂嘴:“哎呀,你可真能嘮叨。誰家的媽媽像你一樣?你不知道現在時代變了嗎?”兒子的話語,充滿了妥妥的嫌棄。讓我感覺80后的自己,就像出土文物。

網圖侵刪
我惶恐,我焦慮,我不解。我那個乖巧的兒子哪里去了?我該怎么辦?
翻閱了大量書籍之后,我終于意識到,孩子只是進入了心理斷乳期,在我眼里種種不可思議的行為,都是正常現象。
心理斷乳期
人的一生,其實要經歷兩個斷乳期:生理斷乳期和心理斷乳期。生理斷乳期發生在1歲左右,生理斷乳期則發生在16歲左右。
孩子從12歲開始,就會逐漸脫離對父母的依賴。這個過程,一直會持續到16歲。而我發現孩子很多變化的時候,正是他即將邁進12歲門檻的時候。家庭的變故,成了他早熟的催化劑。
“心理斷乳期”的過程,其實就是少年逐漸擺脫父母,走向成人的過程。此時此刻的男孩子,渴望父母重新審視自己。渴望獨立,渴望大家把他們當作一個“大人”來看待。
心理斷乳期的孩子,同時還具有很大的依從性。無論精神上,還是經濟上,他們都無法擺脫對父母的依賴。
可見,這個時期的孩子更需要獲得父母的幫助。我們怎樣做,才能找回曾經那份親密的親子關系呢?

網圖侵刪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當青春期的男孩遭遇困難和失敗的時候,我們要幫他們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試著和他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男孩子總喜歡用反抗的方式要挾父母,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面對孩子過激的行為,父母一定要加以制止。
但是這個過程是有“技巧”的。首先要避免硬碰硬,其次,男孩能接受的、說服的方式,會避免我們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網圖侵刪
給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責備
處于“心理斷乳期”的男孩,非常渴望家長的理解。因為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性格,因此,也就會表現出不同的狀態。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犯一個同樣的毛病:只要男孩犯了錯誤,父母往往會不分場合對孩子進行批評。更重要的是,家長們往往也不注意批評的方式。
很可能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由此引來的便是男孩內心的埋怨、憤怒、甚至是仇恨。
所以,下次批評孩子的時候,請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注意語氣、方式以及場合、循循善誘的批評方式,更容易讓男孩接受。

網圖侵刪
給男孩表達的機會
新時代的父母,在家里要多發揚“民主”的制度。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孩子溝通,讓他們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
久而久之,男孩子就會相信“有理走遍天下”。而“講理”,對男孩個性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一件事情。
“一言堂”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家不但要講愛,同時也要講“理”。不要總讓孩子總得“有理沒處說”,明明正值青春期,卻活成了“怨婦”的樣子。

網圖侵刪
總之,遇到男孩“心理斷乳期”,父母要保持兩“要”一“不要”原則:
1、要教育引導
2、要注意方式
3、不要害怕
讓我們試著與兒子建立一種平等、親密的朋友關系,幫助他們順利渡過“心理斷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