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原本乖巧的孩子開始行為反常,還時不時跟你唱反調的時候,大概就是他的叛逆期到了。
孩子的叛逆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只要根據孩子的行為類型做好應對策略,那么,就不用苦惱怎么管教了。
1 孩子常見的3大叛逆類型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界定,孩子的青春期年齡范圍在10-19歲,初中階段是叛逆期的高峰期,高中階段屬于青春期后期。
根據孩子常見的叛逆行為來劃分三大類型:
1、無能為力型。
這樣的孩子通常比較敏感、多疑。
很多話不會主動和父母說,常常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抱著手機沉迷于虛擬世界。
更糟糕的,就是成績也不太好、身邊也沒有什么朋友,你說一下,他就跟你著急、發脾氣。
2、自以為是型。
通常這樣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既獨立又依賴。
無論做什么事情,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不接受他人的觀點和意見。
曾經有個媽媽反映過同樣的問題,孩子自從上了四年級就常常反駁大人的話,經常用“憑什么?誰說的”來跟大人頂嘴。
孩子在三觀萌芽的時期,一般都會陷入自我為是的認知誤區,往往就是眼界不夠、不成熟導致的。
給看到這里的您發出一個小邀請。讓我們來組成一個友好交流、有效互動、汲取營養的社群,讓所有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人暢所欲言。現在家庭教育不僅是家事,而且是國事,每個家長都需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在這里,我們將會分享教育資訊和育兒干貨,邀請專家開展教學講堂,幫助您科學有效地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
(私信加入群聊)
3、渾渾噩噩型。
青春期最常見的特征就是孩子的思維被打開了,而這類孩子還沒有打開思維,在行為上會比較拖拉,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沒有動力,缺乏上進心。
你催他做作業,催一下就動一下,不催就放在那里不做,一直處在渾渾噩噩的狀態。
都說孩子的青春期特別讓家長頭疼,但是家長們依然需要保持警惕,往往處在這階段的孩子,自尊心極強,內心非常敏感脆弱。
2020年就有一個新聞,家住安溪的13歲男孩小劉,成績不理想,被父母責罵幾句,沖動之下,直接離家出走。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也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你不該有我這樣的兒子。再見了,爸爸!”
這一舉動把全家嚇得不輕。
幸虧鐵警及時發現,耐心勸導,幫助其化解與父母的矛盾,打消了他離家出走的念頭。
以前你打他、罵他,他會哭,但現在你再這樣,他腿硬了就能直接離家出走,極端點的甚至去尋死。
20年江蘇有一名14歲男孩,因為玩手機導致作業沒完成,母親一怒之下居然將其作業全部撕爛,孩子一氣之下直接從31樓跳下去,當場死亡。
作家麥家曾說過一句:
陪伴青春期的孩子,說的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那么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做呢?
2 家長必須明白的三大建議
1、打開孩子的眼界,讓他多見見世面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通常自以為是的孩子,只是沒有親身體驗過更多事,沒親眼看過多少真實的人。現在網絡信息發達,孩子或許明白些道理,但終究是缺乏閱歷。
2、帶孩子去旅游
不一定要像其他富裕的家庭去游山玩水,我們帶孩子鄉下、去看看周邊城市的名勝古跡,感受下人文風光。
如果你選擇給孩子去看看名勝古跡,你最好給孩子做一個功課,讓他了解歷史的發展,古代都有哪些人、發生了什么事。
不然孩子坐上車,上車睡覺,下車隨便拍照就結束了,對于開闊眼界沒有一點幫助。
3、讓孩子認識30歲、40歲的人
曾經有一句媽媽的話,傳遍了整個朋友圈:
“誰能影響我孩子,我就帶他去見誰。”
想讓孩子成熟起來,帶他認識閱歷多的人很重要,從其他人的身上去了解故事,比父母在他耳邊講大道理更有用。
3、在學習上給予幫助
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錯,我們可以給他提供一些策略,快速提分。
如果孩子分數偏低,可以告訴他可以抓哪些基礎題,哪些分數不能丟。
如果孩子成績完全不行,可以給孩子建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不能是為了拿第一名,或者不能讓父母失望等等,而是要定孩子的未來目標,詢問孩子未來想做什么,想成為怎樣的人,那么現在該怎么在學習上一步步實現。
不過父母們也要記住,適當的跟孩子提學習,一定不要太過于嚴格抓孩子學習,以及開口閉口就是學習,我們一定要找好時機,慢慢聊。
3、把孩子當成哥們或是閨蜜。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意識覺醒,內心期望能被像大人一樣對待。
這時候,父母就不能再拿家長作風了,少對孩子開口下命令:“你應該..”、“你不能…”,不然,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會越來越明顯。
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系需要適當的改變,從父母高位,孩子低位、或者是父母強勢,孩子弱勢的教育模式,更換為平等模式,把孩子當朋友一樣溝通。
適當放下身段,以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他會更愿意接受你的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尊重教育,而不是約束教育,我們需要更用心地去呵護孩子成長。
以上內容建議大家多看幾遍,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