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心理(ambivalence)是指對同一對象同時存在兩種對立的情緒或態度。如既恨又愛,既想接近又想回避。對同一對象的感情或態度游離不定的心態。如時而喜愛,時而厭惡;時而親近,時而回避。——心理學大辭典
矛盾心理會讓人感到矛盾和困惑。說的直白一點,矛盾心理聽起來可能是這樣的:“在某些方面,我真的不想要我想要的東西。或者,從某種角度來講,我喜歡正在發生的事情,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又不喜歡正在發生的事情。“
矛盾心理在青春期時更加凸出,可以這樣說,青春期就是一段“矛盾心理”的成長史。有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的性情突變,感覺他們沒有小時聽話,而且還經常與自己唱反調,站在對立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其實就是年輕人,從孩子到成人的轉變的過程。一方面他們想更依賴父母,一方面又想獲得更多的自由和獨立。這種矛盾的心理,是青春期年輕人的共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成長過程。今天我們就圍繞青春期”矛盾心理“的話題,一起了解養育青春期孩子的困惑。
01
矛盾心理的復雜性
矛盾心理可能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思維方式,因為它需要在個人內部進行有趣的綜合評估欲望或觀點。
如果僅用“非此即彼”方式思考的人,他們對矛盾的容忍度可能較低。 例如,在對立的時代(比如70后與90后)或政治陣營中,處于分歧兩邊的人們都將問題視為“我們是對的,他們是錯的”。通常情況下,人們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因為站在一邊看問題比看到兩者要簡單。但是,矛盾心理是沒有中間立場的,也沒有“兩種觀點都有價值”的感覺。所以,認識矛盾心理,需要人們努力了解對立的觀點以便形成對比。
另一方面,矛盾情緒可能會使人喪失選擇的能力,比如“我就是拿不定主意!“ 例如,渴望澄清舊時的戀情,是青少年最后階段的(18-23歲)一個光榮沖突。他們在高中剛戀愛的時候,會覺得感情很簡單。他們會覺得,只要能夠在一起,就是他們想要的。但是畢業后,雖然他們仍然相愛,但他們更加了解彼此可能會考慮很多,比如知道這段關系那些因素是容易的部分和困難的部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由于矛盾心理,對這段戀情猶豫不決,這可能損害 他們之前的“承諾”。
02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在成長過程中,有時矛盾心理會成為絆腳石。例如,在青少年晚期(15-18歲)的高中階段,當一些學生進入大學申請階段時,年輕人可能會陷入“想要和不想”繼續學習的矛盾心理中。他們會感到喜憂參半,既想保住熟悉的東西,如繼續住在家里;又想采取下一步行動,如遠離家人,搬出去過更獨立地生活。
因此,在大學申請過程中,他們會因為猶豫不決,而讓申請陷入停滯。這個時候,會讓家長們感到不耐煩和困惑;因此,他們可能會干預和介入申請,以便讓年輕人盡快完成這項任務。 例如,家長可能會對年輕人說:“為幫助您擺脫困境,我們將在這個周末幫助你,處理你的申請,直到您填寫好申請表和相關資料為止!下周星期一,它必須要在郵寄里!”而這名年輕人會對他們的幫助表示感激,但也會對他們的幫助表示出不滿。
在青少年早期(9-13歲),年輕人的矛盾心理很容易將令人困惑的信息,傳遞給父母有關所需的信息。比如:
- 你不用再告訴我了!/ 你永遠不會提醒我!
- 你總是干預我!/ 你從來不指導我!
- 我一個人能行!/ 你從來不幫我!
父母可能會好奇,年輕人到底想要哪種方式?答案是,這兩種方式都需要存在一段時間,因為成長需要放棄一些童年的依賴性,而放棄這種依賴性正是痛苦的來源。所以,隨著青少年的年齡越來越大,他們會感覺生活似乎變得越來越復雜!——然而,現實的生活確實如此。
越來越多的矛盾心理,是使青春期少年情緒變得更難管理的部分原因。 例如,他們可能會有這些感受:好像我的年紀越大,一切都變得越來越不公平了。為了獲得更多的獨立,我必須承擔有更多的責任!為了完成某件事,我必須讓自己去做!哎,還是當孩子的時候更簡單!……“ ——孩子確實是簡單的,但成長也是必需要面對的。
03
青少年與父母的矛盾心理
一般來說,青少年和父母之間的矛盾,要比兒童時期和父母之間的矛盾要多。現在,很多青少年為追求獨立(行動自由)和個人差異化(言論自由)的沖動,正日益加劇他們與父母關系的緊張。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也會明顯感受到,和青少年的孩子的相處并不總是像他們童年時那樣舒服。例如,家長會發現自己與孩子的關系,比過去更頻繁地處于對立和反差位置中。
這是一個事實,很多家長都反應青春期的孩子更難管教。有一項研究指出:父母與孩子兒童期的關系更加理想化(“你太棒了!”);父母與孩子青春期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你更難相處”)。這是因為孩子在兒童時期時,他們的行為通常以父母為主導,但青春期的孩子想獲得更多的個性,所以這個時期的關系共同性和兼容性可能更難找到。因此,如果父母和青少年能夠對彼此的矛盾心理,增加更大的包容度,這將對他們的關系有所幫助。記住:失去共同性和兼容性,不等于失去愛。
另外一個方法,父母可以在”不斷增加的分歧“和”興趣“之間架起一個橋梁,比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您能幫助我,更好地了解你自己的變化嗎?”當然,這樣做也有最壞的情況,如孩子可能拒絕與父母深入交談。當一些父母對孩子這種矛盾心理容忍度較低的時候,他們會對孩子持批評的態度,比如“你曾經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 你現在是怎么了?”因此,家長要記住:這不是孩子的錯。
04
矛盾心理與青少年成長
對于年輕人來說,矛盾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它會在許多方面對青少年產生令人不安的后果。比如下面這些情況:
- 矛盾心理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很難說清楚。
- 矛盾心理可能導致優柔寡斷——我不知道該選哪條路。
- 矛盾心理可能需要思考——我需要權衡雙方。
- 矛盾心理可能令人困惑——這是一個很難弄清楚的問題。
- 矛盾心理可能令人沮喪——無論哪種方式都有問題。
- 矛盾心理會讓人感到混亂——我總是在改變主意。
- 矛盾心理可以抵制承諾——我必須絕對肯定。
- 矛盾心理會造成缺陷。——所有一切都像是妥協。
- 矛盾心理可能具有挑戰性——沒有簡單的答案。
- 矛盾心理可能引發焦慮癥——我擔心可能會更糟糕。
我相信進入青春期的少年時間越長,他們就越容易產生矛盾心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發現獨立生活經歷越來越復雜的結果。這種獨立生活有回報也有風險、有收益也有成本、有收益也有損失、有確定性也有不確定性、有選擇也有結果、有優勢也有劣勢、有好機會也有壞可能性……
總而言之,青少年的矛盾心理不應被勸阻或制止,而是要被接受和利用。它允許年輕人思考生活的復雜性,并將這種認識用于他們將來做出的更大的決定中。青春期對于孩子和父母都是一個困惑的時期,做為家長必須知道孩子這個階段的矛盾心理,然后選擇包容和幫助他們渡過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