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2歲叛逆期的孩子讓人頭疼,那青春逆反期的孩子更是讓我們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在青春期這個階段,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了,他們迫切的希望擺脫大人的監護。可是呢,他們的心理卻還沒有成熟到完全獨立的地步。
青春期的孩子,思維批判性日益增長,他們不愿輕易接受別人的意見,對別人的思想、態度及建議,常常要經過一番審查,有時甚至過分懷疑和批評。
因此,陪伴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是爸爸媽媽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巨大挑戰。叛逆期是否能順利的度過,將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這里給你5點小建議,希望這些建議能對你有所啟發。
1、當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時,在家庭中通常是媽媽要給予女兒更多的教導,如果是兒子,那主要由爸爸來給予更多的教導。
在青春期,男孩已經特別強烈的感覺到了媽媽與自己的不同,因為性別的關系,他很難想象媽媽會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他希望并且認定爸爸作為他主要的指導者和管理者。
同樣,女孩進入青春期,她也覺得爸爸不太可能理解她的感受和問題,所以爸爸應該巧妙的把大部分教導工作交給孩子的媽媽。但是,爸爸做女兒的朋友和支持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爸爸要對女兒的想法表現出興趣,與她分享自己的感受。

2、初中階段,也就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可以跟孩子聊聊戀愛觀,比如可以說說自己當初是怎么看上孩子的爸爸(媽媽)的。
媽媽跟女兒聊:我當初怎么看上你爸爸的,男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你看你爸爸缺點在哪兒,但是他優點是什么。
而爸爸要跟兒子說:你看女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當初怎么看上你媽媽的。
讓孩子在初中這個階段,即青春期剛開始的時候,去學會識別男人和女人的哪些品質是最重要的,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這點我認為很有必要,尤其在如今這個社會,初中生的戀愛問題,家長真的避無可避。
并且,現在的一些孩子一說談戀愛,都是從文學作品或者電視劇上學來的,這些都不切合實際,與其如此,何不跟孩子開誠布公的談談這個話題呢。
3、如果孩子在青春期談戀愛了怎么辦?
家長一定不要跟孩子僵持,不要目光對峙,去用難聽刺耳的話訓斥孩子,目光對峙關系肯定弄僵。
當你發現孩子有初戀了,建議你用最傳統的一種方式——文字交流。這個時候寫下一封情意綿綿的信還是很有效的。
信中可以寫:首先祝賀孩子你長大了,我很高興我的孩子有人愛了,其次呢在生活當中人要經歷幾個階段,你現在到了這個階段了,這個階段雖然很快樂、很幸福,但也充滿著危險,危險是哪些,一一給孩子說明。最后呢你可以寫什么是戀愛,這個戀愛和結婚是什么關系等等。
信的內容只是示范,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去書寫內容。
4、孩子有些問題大人要理解,我們不理解孩子就很難跟他溝通。
孩子如果有心理上的問題,那責任一定在大人,要學會理解孩子,跟孩子友好的溝通。
比如孩子實在學習不好,那就別一直逼著孩子使勁學。換個思路,可以發展一下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只要孩子能夠憑借這個特長在社會上生存下去,那也是一種成功,這個社會成功有很多種方式。
家長應該充分了解孩子,并且幫助孩子正確的了解自己,知道孩子適合學什么,知道這些后還要告訴孩子,如果發展某個特長,那今后能選擇什么樣的職業,只有全方位的告知孩子這些信息,才能幫助他對未來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我們要經常對孩子的興趣表示肯定,去跟他共同討論,讓他感覺到你們倆是有共同語言,這樣他才愿意跟你交心,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才能把他拉回來。
幫助孩子讓他興趣多樣,生活有趣,他就不會沉溺于某種東西,比如網絡,如果一個人活得很快樂,很高興,他就是玩網絡,他也不會癡迷。癡迷的一定是想要逃避,他們沒有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價值,得不到認可,找不到自信,得不到關懷,于是沉迷于虛擬世界的自我感覺中。
曾經有一個記者他說他高中的時候特別喜歡玩電腦,他爸爸就給他報了一個乒乓球班,爸爸每個星期都跟孩子切磋一下,看看進步到什么程度了。后來這個記者為了跟父親比賽,自己自然而然就擺脫網癮了,這就是一個聰明的父親。
5、多聽少說,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避免喋喋不休,多給孩子一些自己決策的空間。
據調查,74%的孩子不希望家長嘮叨,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認和尊重,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渴望獨立。
所以家長平常跟孩子交流應采取少說多聽的策略,只有傾聽,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要總是想著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避免喋喋不休,別把抱怨、絮叨或者責備摻雜在自己真正要表達的意思中間,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另外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部分獨立決策的能力,所以這個時候要盡量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做部分決策,給孩子一定的權力,讓他自己負責任。
等到孩子向你伸手希望獲得你的幫助時,你再出手也不遲,不要害怕孩子受挫折,這是一個必須的過程。
作為家長,如果能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并能做到以上5點,相信我們一定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他們自然也不會對我們的話采取“置若罔顧”或者“隨便敷衍”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