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現在2歲,簡直太不聽話了,天天跟我反著來,讓做的都不做,不讓做的偏偏做,氣死人?!?/p>
“我家孩子也是,不管怎么說都不聽,全家人都拿ta沒招。”
不知從何時起,家里那個聽話、黏人的寶寶,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想必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慨。
其實這是寶寶進入了“恐怖的兩歲”,也就是第一個叛逆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共會經歷3個叛逆期,第一個就是2~3歲左右,第二個是7~9歲左右,第三個是12~15歲左右。
自己沒能力做到,卻偏要自己來;動不動就“不”;霸道、無理取鬧……這是孩子進入第一個叛逆期的主要表現,往往讓做父母的頭疼不已。
柚子深知各位家長的痛苦,所以今天也專門為大家介紹一下,到底該如何來面對“可怕的兩歲”。
態度上的接納和理解
“可怕的兩歲”到底是怎么回事?若你知道真相,或許就不會太過責備孩子了。
在寶寶剛出生時,ta會認為自己和媽媽以及這個世界是一體的,所以此時并沒有太多的自我意識;隨著孩子慢慢的成長發育,到了7、8個月時,ta會慢慢的發現自己和媽媽其實是分開的,此時會出現一些分離的焦慮感;
到了1歲半以后,孩子的這種自我意識愈來愈強,他們會明白自己是個體,于是就不愿意讓別人來干擾自己,叛逆也就自此開始,甚至有一發不可收拾的趨勢。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孩子發育上的一個進步,所以父母應該理解和接納。
采用正確的方法來處理
當然,理解和接納,并不代表著孩子在出現各種叛逆表現時,父母就不管不問。而是要從孩子的發展特點出發,采用相應的辦法進行正確的處理。
- 減少說“不”的次數
前面提到過,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把“不”掛在嘴邊,其實在一定程度來說,這也是孩子模仿家長的一種體現。
孩子愛模仿,但是無法判斷是非,有時候說“不”其實自己也不懂具體是什么意思,而在我們成人看來,就是在叛逆、在反抗。這種情況,建議父母減少說“不”的次數。例如:
天涼了,孩子還只顧著玩,無視你要給ta添衣服。此時不妨把要說出口的“不許玩了”改成“先穿上衣服,然后再玩?!?/p>
- 用高效的溝通來代替無效的吼罵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不聽話時,首先就會想到用吼罵的方式來制止,其實這樣往往是無效的。還不如直接用高效的溝通來得直接。
高效的溝通是指遵循孩子的發展特性,用ta能一下子明白的簡潔的語言或行動來告訴ta要如何做。比如:
孩子無故打人,家長無需長篇大論講一大堆大道理,只要簡單的告訴ta,“不能打人,被打的**會痛”即可。
當然,可能孩子只是想跟對方接觸一下,并非想打ta,只是沒掌握好力度,這時寶爸們就要用行動來給孩子演示,該如何做。
《媽媽是超人3》有這樣一個場景:咘咘在賈靜雯唱歌的時候,突然起身把旁邊的妹妹推倒在地,而面對媽媽的質問,咘咘說她只是想抱抱妹妹,所以才把她推開。
很顯然,咘咘可能還不懂如何來抱人,此時賈靜雯給咘咘演示了一個真正抱抱的是什么樣的,堪稱是教科書式的方法。
- 改掉命令口吻,用選擇來代替
對于孩子的叛逆、不聽話,家長命令式的口吻,往往更易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緒,此時不妨換一種方法跟孩子來溝通。比如:
孩子睡覺前,滿地的玩具自己不愿收拾。寶爸們可以先告訴孩子,不收拾的話,起床可能會被絆倒,這樣給了孩子一個“預測結果”,能讓ta明白厲害關系。
若是還不愿意收拾,那么不妨給ta兩個選擇。一個自己收拾,明天還能繼續玩;一個是由父母代替收拾,但是明天不能再玩。這樣效果會更好。
同理,在其他問題上父母也可以用給出選擇方式,來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孩子要做什么,比如:
馬上要吃飯了,你是吃粥、還是吃饅頭?
- 善用謝謝來堵住孩子反駁的嘴
這可以說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利用孩子此階段喜歡聽贊揚的特點,想讓ta做事前,還沒等ta反駁,就先說謝謝,大多數時候ta就會屁顛屁顛的去做。比如:
孩子故意把某東西扔到地上,此時可以裝作不知道的樣子,請求孩子的幫忙?!皩殞?,**怎么掉地上了,麻煩幫忙撿起來,謝謝。”
孩子也是有虛榮心的,當你表揚ta的某個行為時,ta也是會很樂意的,比直接責怪更有用。
另外,孩子的叛逆、發脾氣多還是跟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又想做好什么事有關,所以要想減少孩子的叛逆行為,父母在平日里多幫助孩子發展各方面的能力,也很重要。
當然,上面這幾種方法,只是列舉的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應對方法。面對叛逆的寶寶,其實父母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