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長就像一段漫長的旅程,旅途中,我們既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喜悅,也飽嘗了各種辛酸煩惱。
隨著孩子一天天慢慢長大,他不再是那個任由我們擺布的乖寶寶,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無論大人說什么,他都喜歡隨口蹦出個“不”來,惹得大家頭疼不已。
這時,有些家長就開始反思了,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不然,之前挺乖的孩子,怎么突然變得不聽話了呢?
其實,孩子頻繁和家長唱反調,是他進入叛逆期的重要表現。
要知道,每個孩子在成年之前,都要經歷三個叛逆期:2~3歲的第一叛逆期,7~9歲的第二叛逆期,12~15歲的第三叛逆期。
每個叛逆期,孩子都會做出一些“忤逆”父母的事情。但是,處于不同叛逆期,孩子這么做的動機卻是不同的。
第一叛逆期:可怕的兩歲
俗話說,當孩子長到和桌子一樣高,麻煩就開始了。很多孩子小時候乖巧可愛,可到了兩歲左右,突然變成了“憤怒的小鳥”。摔東西,搶玩具,亂打人,滿地打滾,天天把“我不要”掛在嘴邊,翻臉比翻書還快。
其實,這是寶寶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在他幼小的認知里,覺得自己才是全家的重心,大人們對他的要求,在他看來就是一種束縛,所以才會不停地說“不不不”。
這一時期,家長要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如果過于漠視,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變得自卑、脆弱,甚至在成年后患上自戀型人格障礙;如果過于嚴厲,則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他的叛逆行為越來越嚴重。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帶著理解和耐心,陪孩子走過這段說“不”的時光,等他慢慢長大,自然而然就好了。
第二叛逆期:七歲八歲討狗嫌
俗話說得好,七歲八歲狗都嫌,九歲還有大半年。孩子七八歲是最調皮搗蛋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干,連家里的小貓小狗都被他們搗鼓的不得安寧,讓人們十分討厭。
這個時候,孩子正處于獨立思考和認知世界的階段,開始嘗試擺脫父母灌輸給他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對世界的認知,獨立嘗試新事物,并用不同的方式來感知這個世界的存在。
此時孩子的主觀意識和心態比較強烈,會產生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并會強烈反對來自家長的意見,再加上活潑好動,走到哪“惹”到哪,在大人看來,孩子的這種行為非常令人討厭。
看起來討人嫌的孩子,其實是試圖證明自己的成長,只是方法有些問題,家長們應該多理解他,多給他一些寬容,讓他能夠快樂順利地度過這個階段。
第三叛逆期:青春期
如果說前兩個叛逆期,孩子只是行為上有些“出格”,那么這個叛逆期,孩子心理上的變化讓家長們更難以接受。每天跟父母不說一句話,還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問他在干什么,想什么,都是一種不耐煩的口氣;家長督促他看書學習的時候,還時不時地表露出厭學的情緒。
雖然家長們都知道,孩子進入青春期會有些叛逆,但當叛逆期真的到來時,還是會讓家長們吃不消。
逃學、打架、早戀……三歲小孩兒都知道是不對的事情,青春期的孩子卻一樣不落地試了個遍。而且,一旦家長管得嚴點兒,他們的叛逆勁兒就上來了,像一只隨時準備“戰斗”的斗雞一樣,甚至還會做出離家出走等過激的行為。
家長要明白,孩子強烈的叛逆行為,其實是對父母強烈控制欲望的一種反擊,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控制變弱,孩子的叛逆程度自然也會下降。
所以,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自己去體會生命中的酸甜苦辣,并最終成為他自己。
教育孩子,急不得,等不得,棄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