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說自己擁有兩段音樂人生,曾經雖然有過“光芒萬丈”但也曾迷茫,如今雖然遠離“市場”,但卻最能表達自己內心對音樂的渴望。再次歸來,站在一個被評判的舞臺上,他覺得能一輩子在音樂中當一個學生,才是最幸福的事情。他發現自己的音樂也開始變得“友好”,他一直都在尋找一個平衡點,“探索理想音樂和市場的平衡點,還有我和我自己之間的平衡點。”
點擊視頻,看滿江誠懇表達“中年叛逆期”的生活感悟。新京報動新聞制作
“叛逆期”心得之
——“音樂人是工匠,我還有很多話要說”
參加《寶藏歌手》這個節目,滿江收獲了一個新詞匯——“友好”。他創作的音樂變得“友好”了。
滿江曾說過,他有兩段音樂人生,2012年之前,他還是一個完全的歌手,他所演繹的歌曲代表著那個時代的流行趨勢,那個時候他的歌非常“友好”。而這幾年,尤其是2016年,滿江的新專輯《MR.Man》發行,他開始與主流市場有了距離,他盡情表達自己的音樂態度,創作上面更主觀了,在這段時間,他的“友好”程度降低了很多。而來到《誰是寶藏歌手》之后,滿江開始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歌,他又開始釋放“友好”。
滿江在節目里做了許多突破,與凡宇合作《完美世界》,他戲稱自己是“中年唱跳歌手”。
節目中,滿江嘗試和很多年輕的音樂人合作,“他們非常好,雖然我也積極的讓自己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但那肯定不一樣。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脈搏,他們不用把握(這個時代的脈搏),因為他們就是。”滿江和凡宇共同改編了一首自己的歌曲,“我用了一種上世紀70年代復古搖滾樂的結構,算是比較實驗的一個方式,也不是很主流的,這種改編對于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已經算是很刺激的一個嘗試了。但是交給凡宇之后,他在里面加了很多電子的部分,我開始還很擔心這種年齡跨度會不會顯得格格不入,原本想去說服他,但最終我還是被他那種朝氣蓬勃的節奏打動了,兩個鮮活的生命很好地在音樂中融合了,這就是兩個時代的碰撞。”
猶如那首歌的改編,滿江現在盡可能打開自己,這讓他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覺得與同齡人比起來,自己有點不同,“他們會覺得你怎么還聽這么有節奏的歌?還有這么多話要說?”滿江說有人跟自己說過,最佩服自己的就是,在現在這樣的年齡還有這么多想要表達的東西。
滿江形容自己進入了“中年叛逆期”,因為覺得以前的自己太過于逆來順受了。年輕扮演歌手身份時全在主流音樂里面打轉,他特別希望現在的自己能去學習,捕捉更多音樂元素。但隨之而來的是面對市場的被動,以及由于自己的多變、創作上的“不友好”,很多跟隨滿江多年最親近的歌迷都開始說:您是不是想甩掉我們?“當我聽到這樣的評價時,心里還是有點五味雜陳。其實每個時代的音樂人都是一個工匠,我特別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有些時候又不得不為音樂市場而調整自己的倔強。”
調整的過程中,面臨著創作瓶頸,打通這一切的是開始學習油畫。“繪畫在我音樂創作最需要幫助的那幾年,給了一個打開新思路的方法。音樂是抽象的,它是把腦海中的畫面抽象化的過程,而繪畫是把腦海或者眼睛看到的畫面盡可能的去還原。所以,音樂和繪畫之間有了創作的共同點和展現的不同點,讓我意識到,我以前可能是堅持得不夠,或者是創作的方式有問題。”
學畫初期,滿江為自己畫的自畫像。
“叛逆期”心得之
——“接受自我不完美后,人生有意思了起來”
現在回想起來,滿江覺得那是一段躲不過去的人生。2010年,在推出了第六張專輯《最美的時光》后,滿江的一切工作就停止了。他就像一列一直行駛的快車,突然停下來,他的心里空蕩蕩的,失去了生活的慣性,也失去了安全感。
“我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生活的節奏被打亂了,心里就開始長草。”大概經歷了一年多這樣的生活,滿江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可不行,于是他開始忙著給自己“割草”。
那個時候,他練過太極,后來又練了書法。“我覺得這兩種方式就像一種外力,可以按摩心靈。比如說書法,在剛開始接觸時,練習點、畫、運筆很重要,不能過于倉促的開始寫一個字,漸漸地我發現,原來生活里很多簡單的事情,對我意義反而更大。”
練字是滿江放松自己的方式。
通過自我治愈,滿江讓自己逐漸放松了下來,他發現突破自己的瓶頸,應該是從重新認識自己開始。“我們每天花很多的時間去與外界接觸,給家人朋友更多的時間,但是我們留給自己的時間,反而是很吝嗇的。”
每一天更深刻的認識自己,在那些年只是一個“開始”,“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后來才發現我只是對感興趣的事情不輕言放棄,對不感興趣的事情,我不在意。以前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善于與人交流的人,現在才發現,我只是比較愿意去配合別人完成當下的事情。”當滿江逐漸意識到了這些新問題后,他覺得人生進入了新的階段,學會了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和不完美,“人生突然變得有意思了起來。”
即使經歷著人生的低谷,但回過頭看,滿江反而覺得那段時光無比珍貴,他想對曾經的自己喊話,“小伙子,別著急,你會老的,生活一樣會走到這里”。
2010年專輯《最美的時光》時期,這之后滿江告別了“偶像歌手”身份。
“叛逆期”心得之
——“還能感到焦慮,證明你還是少年”
“我特別隨我媽。”滿江說。
滿江從小心思重,比較敏感,這樣的人優點就是會照顧身邊的人,心細,但缺點是,容易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如果消化壓力的能力不夠,自己背負的東西太多就會焦慮。”滿江覺得這兩年最大的成長和改變,就是終于承認了自己的焦慮。
滿江如今的焦慮大部分來自面對未來,不斷認識自己之后發現了一些挑戰,“其實這種焦慮還挺可貴的,如果什么時候覺得‘人生不過如此’才不太好。如果你還能為一些不確定的部分感到焦慮,那證明你內心還是一個少年。”
這次站在《誰是寶藏歌手》的舞臺上,曾經在華語歌壇風靡一時的偶像歌手一點都不介意接受新一代音樂人的審視和評判。“在音樂里面,當學生比當老師容易得多,我們很渺小,我希望這一生都能在音樂的世界里面當學生,總有老師來對我進行點評,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這些年,滿江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音樂創作,離開主流音樂市場,堅持自己的表達,甚至有一些荒唐和倔強。“屢戰屢敗”后,他越發覺得這條路還是挺落寞的,也會和很多商業機會擦肩而過。滿江形容如今的音樂市場就像北京的路,“我從小生活在這個城市,但是發現我不認識它,每次我回來開車,半箱油都是在找路。所以我覺得現在生活就是這樣,我們沒必要因為這些事情而停止到達目的地,彎路還是要走,該到的目的地也還是要到。我是70后,總有一種使命感,還是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可以和這個市場保持一些距離,貼太近可能會喪失一些客觀性,應該站在人群當中體會那份孤獨和落寞,而不是混在市井中。”
來參加《誰是寶藏歌手》這個節目是滿江為自己的理想音樂與市場做的一次平衡和調整。他形容自己是一個悲觀主義的人,但是一直心懷美好,他喜歡在悲觀和樂觀中激發創作,他覺得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平衡點,“我在探索理想音樂和市場的平衡點,還有我和我自己之間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