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讀書的苦,就吃生活的苦,不想讀書就下田來挖藕,
叛逆期女孩,當場痛哭,向爸爸認錯。
白天頂著烈日,在泥塘里挖一天的藕,凌晨2點還要起來去賣蝦。
盡管爸爸如此操勞,也從來沒有讓11歲的女兒下過田,因為他不想讓女兒走自己的路,不要因為勞作耽誤了學習。
單親爸爸,給不了一個健全的家庭女兒,盡全力想給一個安逸的生活的她。
可萬萬沒想到,女兒竟然厭學,看見女兒,一副什么也不在乎的樣子,父親茫然地,望著不遠處的蓮藕塘,忽然一咬牙,做出了一個狠心的決定。
既然不愿吃學習的苦,就來吃生活的苦吧!
烈日下的女兒,失聲大哭,她頭一回感受到勞作是如此辛苦,連連向爸爸求救,爸爸卻告訴她,沒人能救你,除了你自己。
對于這位爸爸的做法你怎么看?
秋媽覺得與其苦口婆心地勸說,還不如直接,讓她感受生活的不易。
盡管這位爸爸,做得有點晚,但還是趕在關節眼上了,過了這個叛逆期,等于錯過孩子最佳教育機會,成年后想教,難度跟登天沒兩樣。
很多家長,小時候吃過太多苦,不舍得讓孩子受半點苦,認為專心讀好書就是最大的安慰。
殊不知,家長的過度保護,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未來對父母體貼、生活可以更獨立,擁有更多解決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家里的事多讓孩子參與,有什么決定,多詢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知道自己對于家庭的重要性,有責任和擔當。
沒足夠時間,輔導孩子做作業,那就讓孩子一起勞動,在汗水中學會堅強與忍耐,孩子的成績高低,取決于孩子是否,把學習看成自己的事。
知道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努力學習都來不及,更不用提厭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