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楊家有個“熊孩子”。
小楊的女兒多多今年初三,我們每次聊到孩子,小楊就唉聲嘆氣,說多多越來越不聽話,跟她說話愛答不理,說急了就連飯都不吃,臥室門一摔,關在臥室就不出來了。
“我還沒拍桌子,她倒先拍桌子?!?/span>
小楊脾氣急躁,我可以想象得到她跟多多每次劍拔弩張的樣子。
我們家也有一個“熊孩子”,青春期的兒子,只能聽好聽的話,一句話說不順耳就急眼,還跟爸爸吵架。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小品《我家孩子叛逆期》。
金靖和姜鈺飾演一對父母,劉勝瑛飾演他們十六歲的叛逆期女兒。
女兒染了一頭長短不一的彩色頭發,踹開門進屋,抬腳就踹到椅子,然后撕了書,宣揚不吃飯要離家出走。
父母面對這樣叛逆的女兒,采取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應對方法,不再批評指責她,而是支持,無論女兒說什么做什么,他們都支持。
小品的結局是女兒回到父母身邊,不再叛逆。
雖然這個小品有夸張的成分,但是我們生活中的那些青春期孩子真的很難溝通,他們叛逆,不聽話,不服管教。
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焦頭爛額,完全不知道怎么對付這些“熊孩子”。
像金靖小品里那種完全支持的方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壓力大》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本書的副標題是《幫助孩子學會調節壓力、管理情緒》,這就是給父母閱讀的書。
這本書能幫助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不服管教時,找到孩子的壓力源,幫助孩子調節壓力,管理情緒,解決因為壓力過大造成的種種問題。同時它也讓孩子在父母幫助下學會自我調節,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
可能很多為人父母者不認同孩子有壓力,覺得自己要上班,要養家,還要照顧那個調皮搗蛋的熊孩子,自己的壓力才是真的大。孩子吃喝都是現成的,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哪里來的壓力,不要在這里給他們干壞事不聽話找借口了。
這里我要問做父母的一個問題,如果你養的花打蔫了,長不好了,你會罵它們嗎。你肯定不會,你只會去想辦法找它們長得不好的原因,然后更加細心地養護它們。
那么面對自己的孩子,他們出現問題的時候,你為什么不去找到原因,而是責怪孩子呢?
靜下心來,好好看看書里怎么說,孩子有哪些壓力,看完,你就會理解孩子了。
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壓力
我們自己應該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們很餓的時候,血糖降低,就會莫名其妙地發火,可是如果我們吃飽了,情緒就會好轉。
青春期的孩子成長需要大量的營養,他們本身的發育和繁重的學業使他們的能量消耗非常大,書里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法,“青少年都是油老虎”。
讓青少年消耗大量能量的還有各種壓力。
我們知道,人類的大腦中有一個杏仁核,當我們壓力過大時,杏仁核會報警,大腦進入戒備狀態,就會消耗大量能量。
處于第二次發育的青少年,杏仁核格外敏感。
任何外界的刺激,比如難聽的聲音,刺眼的光線,難聞氣味,還有別人的一些微表情(皺眉、瞪眼、咂嘴),小動作(用手指人,用手點桌子,)。這些都會被杏仁核當成巨大的壓力,發出警報,使大腦進入“戰斗或逃跑”狀態消耗能量,耗費體力。再加上孩子們肚子餓,營養不夠,睡不好,都會使能量快速消耗,使青少年進入新一輪壓力,這樣循環下去。
- 重重壓力下的馬麗
書里舉了一個例子。十五歲女孩馬麗,一身哥特裝扮,不愿意交朋友,長時間把自己關在房間,吃垃圾食品,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不和父母一起吃飯,拒絕和父母交談,父母完全不了解她在忙些什么。
她甚至用小刀劃傷自己,這還是她的父母通過別人了解到她寫的一首小詩才發現的。
她的父母經過別人的推薦帶著馬麗找到本書作者。
本書作者斯圖爾特尚卡爾博士是加拿大杰出的心理學教授,自我調節中心的主管。
尚卡爾教授發現馬麗的問題首先是她不能很好地表達和控制情緒,不能很好地與朋友相處,吃垃圾食品,睡眠不足,用虛擬網絡代替真實生活。這些都是她的壓力來源,而她自己無法調節壓力。
尚卡爾教授建議,馬麗首先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睡眠時間,飲食要健康,既能保證身體所需的營養和能量,又不會產生過多的熱量,還要走出去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跟外界接觸。
馬麗在父母的幫助下,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節,加入了學校的合唱團,她逐漸擁有了更多的朋友,狀態也越來越好,不再是那個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的女孩了。
我們自己的孩子可能不像馬麗的表現那么極端,但是他們也同樣讓人頭疼。他們讓人頭疼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有和馬麗相似的遭遇,有類似的壓力。
青春期孩子的壓力源
- 首先就是營養不足。
我家兒子跟小楊家的多多都是好像永遠都吃不飽,每次放學回家都狼吞虎咽。
這也難怪,他們早上七點之前就要到學校,中午將近十二點才能吃到午飯,早上在家吃的那一點早餐早就不知道消化到哪里。
中午學校提供的午餐里肉少得可憐,肥肉多,瘦肉少。
女孩子不愿意吃肥肉,我家兒子就把人家不吃的肥肉搶過來。可是男孩子都要吃肥肉,肥肉也不夠分的。晚上孩子們七點半才能放學,中午吃的那點米飯和肉也早消化完了。
現在的孩子們特別喜歡吃垃圾食品,那些油炸的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最能吸引孩子。還有碳酸飲料和奶茶,都是孩子們的最愛。
這些垃圾食物給孩子帶來的是短暫的快樂,可身體需要的營養依然不夠,所以快樂過后的孩子還是饑餓。
2.身體所需的能量不足,睡眠時間更不夠。
我家兒子和小楊家多多,每天作業最早都要寫到十一點,有時候甚至要寫到十二點一點,早上六點就要起床,孩子們的睡眠時間只有六七個小時,這是遠遠不夠的。
肚子餓,睡不好,孩子們的內心就很焦躁,他們自己卻不知道原因,只會把這種焦躁外放出來,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不聽話,頂撞老師和父母等等。
3.癡迷網絡
現在網絡的發達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孩子們幾乎人手一機。
五花八門的網絡世界使孩子沉迷其中無法控制,隨時隨地都要拿著手機。有些家長出于種種原因,任由孩子玩手機,避免了自己的麻煩,卻給孩子增加了一項壓力源。
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大腦會釋放一種阿片類物質,讓人感覺良好。這和垃圾食品帶來的快樂一樣,當孩子不再玩游戲,快樂消失,同時玩手機又會消耗更多的能量,進入惡性循環。
4.學業負擔重
如今的孩子們學習壓力大,在學校有老師從早盯到晚,回家又有父母在耳邊嘮叨“好好學習”。
一旦學習出現問題,他們面臨的將是老師和家長的連番轟炸。
5.人際關系
青春期的孩子還要面臨的一個壓力就是交友,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童年時期那樣簡單,他們之間有攀比、歧視、拉幫結派、排擠……
6.缺少體育鍛煉
缺少運動也是現在孩子們不容忽視的壓力源,適當地運動可以強健筋骨,增強心肺功能,加快新陳代謝,消耗體內殘留的廢物,緩解緊張感。
可是現在孩子們大量的時間坐在教室里學習,回家還是繼續在書桌前寫作業。哪怕是休息日也有各種輔導班,唯一的一點業余時間可能還要交給網絡。孩子們幾乎沒有活動身體的時間,無法增強體魄,緩解緊張感。
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壓力
- 首先尋找壓力源
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不要責怪孩子不聽話,先通過孩子的行為來分析,判斷造成問題的原因,再對癥下藥。
- 針對壓力源進行調節
如果是餓了,就給他們提供富含營養的食物,如果是睡眠不足就讓他們睡一覺,如果是有煩惱,就跟他們聊一聊,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也有可能壓力源不是單一的,幾種壓力源一起出現,相應的應對方法也就要多種多樣。
- 具體做法
結合書里的內容和我家兒子的實際情況,我進行了分析,然后決定實施。
我把兒子的薯片可樂給斷了,飲食以魚、蝦、牛肉、雞肉、雞蛋、新鮮蔬菜、水果、牛奶為主,適當地給他吃一些巧克力。
如果他哪天晚上作業量大,睡得遲,第二天早上我會給他沖一杯可可,保證他上午學習需要的能量。另外再吃雞蛋和吐司,保證基本的營養,有時候會加一些草莓油桃之類的水果。
我沒有讓兒子戒手機,因為經過一段時間飲食和睡眠的調節,他的情緒已經有很大好轉,心情也好很多,這時候他就不需要通過手機來刺激自己獲得快樂,他自己就沒有要玩手機的意識。
休息的時候,我會帶他出去散步,呼吸室外的空氣,到郊外走走,去逗逗貓逗逗狗。我還會讓他在假期跟同學出去玩,不要悶在家里。
面對兒子的學習,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盯著每一分的變化,而是多鼓勵他。
如果他考不好,我就說沒關系,下次再努力。
只要他有進步,我就說,看,努力會有收獲的,繼續加油吧。
孩子們心中也會有煩惱,如果煩惱無處訴說,積壓在心里,肯定對健康不利。
我現在和老公每天利用接送兒子的時間跟他聊天,我們說自己的事,他也說自己遇到的事,說到好玩的事就哈哈一笑。這樣的聊天也能釋放壓力。
任何理論如果不實踐都只是空談。
父母幫助孩子調節壓力控制情緒,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的。
父母要做的首先是理解孩子,發自內心地明白孩子不是“壞”,只是壓力大。
如果父母作為成年人都不能理解孩子,怎么能讓孩子理解父母呢?
父母要做得很簡單,就是理解、陪伴和鼓勵。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耀眼的星星,他們需要的是綻放光芒的機會。
你給他們一縷陽光,他們還給你一片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