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沖今年13歲,剛讀完初一上半年,自從媽媽給他買了自己的手機后,王季沖迅速沉迷于手機游戲。半年來,因為手機游戲,王季沖和媽媽已經發生了很多矛盾。今天,王季沖再次因為手機游戲和媽媽爭吵,甚至動手。
王季沖對媽媽砸東西的時候,像只發了瘋的小豹子,讓媽媽感到傷心和害怕。由于單親家庭,媽媽看著絲毫不手軟的王季沖害怕地撥打了報警電話。警察趕到家里的時候,王季沖的媽媽手臂上已經有了紅色的傷痕。王季沖媽媽的眼淚不止地流,十分委屈地和警察說明情況。一旁的王季沖怒氣未消,叫嚷著反駁母親。
從小就開始單親生活的王季沖一直很沉默自卑,很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而王季沖的媽媽覺得一個人照顧孩子,需要對孩子有更嚴格的要求。王季沖只感受到了媽媽對他學習的嚴格要求,并不覺得媽媽可以依賴,所以和媽媽并不親密,遇見事情喜歡一個人默默忍受。直到半年前,王季沖打起了游戲,在上面可以和別人廝殺對戰的方式恰好宣泄了王季沖在生活中的苦悶。
今天為什么王季沖會對自己的媽媽動手,據王季沖說最開始吵架是因為,每次媽媽關網絡都會和他打個招呼,讓他把當局游戲打完。今天媽媽不打招呼直接關網的行為讓他感覺自己沒有被尊重。當他問媽媽為什么突然關網不告訴他時,媽媽不但沒覺得抱歉,反而開始數落他的成績,說他哪里都做不好。媽媽越說越讓王季沖煩躁,最后王季沖干脆向媽媽扔一個盒子想讓她閉嘴。
聽起來母子倆的矛盾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為什么王季沖會情緒如此暴躁呢,這是因為親自之間溝通方式的問題。如何正確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促進健康親密的親子關系?明善教育的老師為各位孩子叛逆不讀書的家長提供如下思路和方法:
第一點,父母要學會尊重和信任孩子。
王季沖與媽媽的關系疏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媽媽對待王季沖的方式還停留在對兒童的“命令要求”式教育。這樣是不合適的,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宣告自己已經長大了。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去支持、肯定、信任孩子,和孩子處理好關系,孩子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心里話說給父母。
第二點,父母學會平等地和孩子溝通。
王季沖的媽媽覺得,王季沖沒有爸爸,所以自己要扮演一個嚴厲的角色,能震懾住孩子,要求孩子。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堅持原則和態度,不妥協不溺愛是很重要的,但平等地溝通同樣重要。當家長和孩子因為意見分歧有所爭執時,平等地和孩子溝通,如果是家長誤解孩子了,要主動地向孩子承認錯誤。這樣孩子再犯錯時也會勇于承認錯誤,并改正。平等地與孩子溝通,才能真正地了解我們的孩子。
第三點,父母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在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千萬不要和孩子硬碰硬,也不要總是抓著孩子的錯誤不足數落不停。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孩子做錯了也不要打擊孩子,要寬容孩子的錯誤,給孩子樹立積極進取、不斷成長的意識。要做一個心態靈活的家長,允許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教會孩子辨別是非,幫助孩子自我約束。
第四點,孩子之所以如此任性,叛逆往往是過去家長在物質上過度溺愛,對孩子太過呵護。
現在的孩子絕大部分都不缺乏物質上的愛,缺乏的是心靈上的愛,所以家長應該學會有效的溝通方法,讓孩子感受到心靈的愛,物質上盡量簡樸,越簡樸孩子反而越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