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同年齡段心理發育的特點是不同的, 與心理發育相匹配的是孩子的行為表現, 孩子不同的心理特征表現出的行為也是不同的, 所以父母們要學會怎樣根據孩子的行為來判斷孩子的心理發育是否健康.
想要知道六、七歲的孩子心理發育是否健康, 首先要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心理發育的特點, 然后根據這些特點導致的行為來做判斷.
六歲孩子的心理特點:
六歲的孩子是迎來了人生第二個叛逆期。行為個性也表現的很極端, 兩極化行為嚴重,瞬間很喜歡,瞬間很討厭。孩子就在這種喜歡和討厭、乖巧和叛逆兩個極端矛盾行為中游走。他們可以在幼兒園表現的很乖,回到家里就像一個小惡霸一樣。
除了極端行為, 六歲的孩子還常常會出現一些搞笑行為, 請父母注意呦, 這可不是孩子在故意搗亂, 而是此刻心理發育導致的反常行為, 千萬不要大驚小怪, 過了這個年齡段, 到了七歲這些現象就會自然消失的. 比如六歲的孩子常常把數字反著寫, 或者把畫反著畫, 鞋子反著穿等等.
在六歲孩子的心中, 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自己。對什么事情都爭強好勝,自我意識表現的特別明顯, 難以忍受任何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讓六歲的孩子變得特別敏感, 很容易受到傷害, 就連做個噩夢也會傷害到他們。
通常孩子的物權意識從四歲就開始萌芽, 可是到了六歲孩子的物權意識依舊沒有完全建立, 此時的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分不清楚,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 都會毫不猶豫地順手拿走。這個行為讓許多不了解孩子心理發育的家長們誤以為孩子喜歡偷東西, 事實上這與偷東西這種糟糕的行為完全沒有關系, 所以父母一定要學習孩子心理發育的知識, 才不會冤枉孩子, 才不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傷害.
怎樣從六歲孩子的行為中判斷他們的心理發育是否健康呢?
1從情緒來判斷: 孩子情緒常常表現的不穩定, 瞬間轉換喜好, 明明很需要媽媽卻表現的很獨立的樣子, 喜歡與媽媽對著干, 媽媽讓他們這樣做, 孩子卻偏要那樣做.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緒, 說明你的孩子心理發育比較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發育特征, 是健康的.
2從行為來判斷: 孩子常常喜歡把東西搞反, 無論是畫畫、寫字還是穿衣服、鞋之類的事情都容易搞反, 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極端行為, 喜歡就喜歡的愛不釋手, 恨就恨的咬牙切齒等等. 如果孩子出現這種行為說明你的孩子心理發育是健康的.
七歲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
孩子到了七歲之后, 六歲時表現兩頭游走的極端行為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多愁善感, 抑郁、退縮, 忽然不喜歡與人交往,做事情容易分心,并且磨蹭,總喜歡一個人呆著, 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充滿傷感. 給人一種不安的、負面的、消極的精神狀態。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有一個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多疑, 常常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故意找他的麻煩, 總之喜歡把什么事情都往壞里想。
七歲的孩子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尤其是老師的評價, 一心想討好老師,做老師眼里的好學生。
七歲的時候,心智也開始成熟,道德感情開始萌芽, 物權意識也漸漸明晰。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 與人交往時知道不能拿走別人的東西, 開始遵守規則了。
與七歲的孩子相處需要有一些技巧:
第一個技巧是: 與七歲的孩子相處要耐心! 耐心! 再耐心!。想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時最好講得清晰、明白并且要不斷的提醒。對于七歲的孩子來說,贊美的效果微乎其微, 耐心是很重要的。
第二個技巧是: 與七歲的孩子相處要學會共情。當孩子告訴你老師不喜歡他,別的孩子瞧不起他的時候。千萬不要反對他,而是要用共情的方式, 與孩子討論這件事,把孩子的注意力往積極、樂觀的方向引導。
第三個技巧是:建立規則意識, 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制定一定的規則, 要盡量堅持讓孩子做到。因為七歲這個年齡段,正是遵守規則的時候。
怎樣從七歲孩子的行為中判斷他們的心理發育是否健康呢?
1、從情緒來判斷: 如果父母忽然發現孩子最近變得膽小怕事了, 情緒低落, 對以前很感興趣的東西現在也不喜歡了, 當孩子出現這些現象時, 不要太過擔心, 這是孩子這個年齡段特有的現象, 拿出耐心等待, 孩子過了這個年齡段就好了. 孩子的這種情緒恰恰說明他們的心理發育是健康的.
2、從行為來判斷: 孩子七歲后,父母會忽然發現,他不像以前那么活潑開朗了, 做事也沒有以前那么爽快了,而是磨磨蹭蹭的。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呵斥孩子,因為此刻正是七歲這個年齡段所該有的一種現象, 說明你的孩子發育的很正常.
下面給父母們的溫馨提示:
六、七歲的孩子在生活方面,父母一定要開始給他注重隱私了,讓孩子獨立的洗澡, 獨立做個人比較隱私的事情, 不該暴露的部位都要遮掩好, 告訴孩子無論是誰都沒有權利觸碰這些隱私部位, 教給孩子提前輸入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