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誰說的,叛逆這個件事,就像青春痘,每個人都要經歷一次,或早或晚,或多或少。
你青春期叛逆過嗎?如果沒有,那30歲的你,叛逆了嗎?
30歲了,
曾經的好孩子突然“自私”了
張楓從小就屬于那種懂事的孩子。
聽爸爸媽媽的話,不讓玩兒的,絕對不玩,不讓買的,絕對不買,還能幫家里做家務:打掃衛生,洗衣服,喂馬,幫著下田干活兒。
聽老師的話,自覺主動把作業做好,書本干凈整潔,遵守校規十二條,不讓早戀絕對不早戀,如果有人寫情書給她,她會覺得這是一件天大的錯事。
即使是在叛逆頻率最高的十八九歲,她依然是大人們羨慕的省心孩子,生活費最省,基本不會犯什么錯,偶爾遲到被學生記過,她要難過自責好久。
除了不讓家里人操心自己,還經常替爸媽操心,替哥哥操心,替外公操心。
上學的時候,她的這種操心,主要體現在,自我管理和家務分擔上。
大學畢業后,她的這種操心,主要體現在,自己不舍得買貴的衣服包包、租好的房間,攢下來的錢,大部分都貼補了家用——爸爸要瞞著媽媽悄悄買什么了,她給;媽媽缺生活費了,她給;心疼外公沒人照看,每逢過節一定親自回去照看,每次回去一定留錢。
后來,慢慢地,她變了,尤其在30歲前后那幾年。
“我好累,家里人總覺得我在BJ掙錢很容易,什么都找我拿錢,而我,一個30+的人,單身,一件像樣的資產也沒有。”她說,“更讓我寒心的是,上次回家才知道,外婆把我給她的錢攢著,說要給她孫子花,就好像我不是她的外孫女,是個掙錢的工具。我每次都買回去那么多東西,從來沒說過我的好,她孫子買一點點,就要夸好久……”
“其實,我不在乎錢,我要的是感情,是互相體諒和珍惜。”
張楓第一次為了自己做了一個決定——哪怕在三四線城市,買一套自己名下的房子。
《凪的新生活》劇照
她開始和父母爭,把自己的苦說給他們聽,不再做那個事事順著家人意思的乖女兒。另一方面,雖然家里急用錢的時候,她還是會出,但除了帶爸媽看病之類的,其他花銷,想要爭取讓家里還她;她依然會去看外婆,但是次數變少了,東西還是會買,但是不會留錢了。
《凪的新生活》劇照
“買完房子,要還房貸,還想學著在自己身上花錢,實際上,真的沒剩多少。”張楓說,“雖然三十歲的人,正是要如何大把大把給家里花錢,回報養育之恩的時候,但我就不想那么做了。”
30歲了,
突然不想和“大部分人”站在一起了
印象中,唐華,從來都是一個極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的人,開朗愛笑,實在靠譜。
上學的時候,他其實畫得一手好畫,但在身邊人看來,畫畫給人一種不務正業的感覺,還燒錢。當時的他也這么認為,就投入了大文理的懷抱,果斷放棄了畫畫這個愛好。
大學選專業,有人說要按照興趣愛好選,但是他不覺得,他同意按照將來最掙錢的熱門專業選,“搞錢才是正經事”。
大學畢業了,不少人會猶豫,到底要不要考公務員。而他根本沒有這種煩惱,必須務實,考公務員,進編制,端鐵飯碗。
《重版出來!》劇照
本來一切都很順利,他按照大部分想象的成長軌跡,成長為一個標準的挺不錯的大人。
然而,漸漸地就厭了,開始懷疑了。“也許在前幾年,別人問我進哪一行最好,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他公務員、大企業。但是現在你問我,我不知道了。”
“可能是人的欲望總是在變化,也可能是現在的生活模式太穩定了,千篇一律,我突然發現我并不適合一板一眼的體制內生活,每一天都在消耗我自己,明天和今天不會有什么不同,甚至今年和去年也沒有多少不同。”他接著說道,“你知道那種感覺么,就是曾經覺得理所應當的事,現在突然間不會了,想要問為什么了,覺得陌生了,覺得這樣的自己可笑了。”
《未生》劇照
“朋友說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想太多,自己作。可是我也說不上來是哪里不對,就像是被延后的青春期叛逆找上了門,突然失控了……”
一直都很外向的唐華,這幾年,開始喜歡上獨處了,朋友們隔三差五的聚會桌上,很少能看到他的影子。
對此,他的領導和同事,私下里猜測他是因為晉升或者薪資不滿意,對此他也懶得解釋,“我只是想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三十多歲的人了,可能有些晚了,但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
《未生》劇照
“如果我不按大部分人的想法去做,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前不久,在一片惋惜聲中,唐華辭職了,在創業蕭條的時候,投入了創業的懷抱。
30歲了,
面對感情突然矯情了
小宜今年剛30,單身時長將近兩年,“可能未來兩三年,甚至四五年,我都不想談戀愛了。”
相信每個人的青春里,身邊總有一兩個備受愛神丘比特照顧的幸運女孩紙,追求者“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隨時等待她的戀愛信號。
那個時候的小宜總是說:“青春,就是要去愛的,是不是合適,試了才知道。”同寢室的人羨慕得眼睛都紅了,畢竟大學四年都沒脫單的大有人在。
而小宜的感情史大多都是轟轟烈烈的——開始的時候一往情深,分手的時候痛徹心扉。
《酒鬼都市女人們》劇照
那些小說里的經典橋段,她幾乎都經歷過,比如宿舍樓下面公然表白;拉著男朋友的手,去看最美的日出日落,去非洲的沙漠,去印度的恒河;情人節,周年紀念日這類日子里,總是別出心裁,儀式感滿滿。
在小宜的前任中,有高富帥的,有文藝才情的,有普普通通的數信宅男,有年上暖男,也有年下的可愛弟弟。無論上一段戀愛,傷得有多重,小宜總是有辦法讓自己重回滿血狀態,信心滿滿地投入到下一段感情,這一點,是大家最最佩服的。
《沒關系,是愛情啊》劇照
“那個時候,我有一個信念,就是,總有一個是對的人,每一次戀愛都是一次學習。”
“可是現在的我,就想一個人待著,很舒服,很自在。”
30歲,剛好是到處被催婚的年紀,但她始終固執得無動于衷。
家里人開始翻舊賬,建議她說第幾任男朋友就不錯,說服她過日子都是磨合,都是將就;朋友安慰她說,男人都差不多那個樣子,就像當年那樣熱情滿滿地接受一個人做男朋友,現在接受他做老公就可以了。
《沒關系,是愛情啊》劇照
“但是,結婚和戀愛不一樣。有人可以和一個對自己好的男人結婚,但是,那對我來說不是,我希望我們之間的價值觀是可以溝通的。而這個問題也是這幾年才開始考慮,以前想得少,就覺得吧,有熱情就夠了,后來發現熱情是會消退的,是靠不住的。”
《沒關系,是愛情啊》劇照
“算了,都懶得解釋,如果他們說我情傷了,那就是吧,說我矯情的也有,那就矯情吧。”
他們是可愛的人
他們未曾經歷年少氣盛的青春期叛逆,以平穩的姿態,順利度過了雞飛狗跳的十七八歲。
他們的年少時期,不是多愁善感的,也不是張揚對抗的,與曠課逃學、離家出走、打架斗毆基本不沾邊,他們是學校里面的乖學生,是爸媽眼里的好孩子。
當同齡人對世界的規則提出疑問,表示不服的時候,他們就像從一出生就坦然接受了身邊的一切,他們信任大人的世界,認同他們的主張,沒有棱角分明的個性,“隨著大流”走在人群中。
然而,等到踏入或即將踏入30歲的時候,他們卻成了人群中的逆行者。
《凪的新生活》劇照
一個受訪者的媽媽曾經這樣說:“小時候多么聽話的孩子,怎么年紀越大,越活得連小時候也不如了?專門和人們對著干?”
這些30歲才開始叛逆的人,我愿稱他們為最可愛的人。
《凪的新生活》劇照
他們的自我覺醒,來得有些晚。如果說青春期叛逆的結果,大多需要大人們來收拾的話,那么30+叛逆的結果,主要靠自己擔著。這種叛逆,不會像青春期那樣熱烈,是溫柔的,也是堅韌的。
就難度而言,他們要對抗的不僅僅是現實這座大山,也包括他們自己付出青春年少換來的收獲,甚至包括曾經的自己,這種叛逆,需要更大的勇氣和力量。
尼采說:“對于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
祝愿每個人都能收獲自己的人生自由。
你遇到過30+叛逆的情況嗎?怎么看待這種叛逆?與青春期叛逆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