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著不斷地與人學習和交流,會慢慢地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從一開始家長幫忙做、家長指揮做,到我要自己做、我想自己做,甚至有時會覺得自己長大了不需要你管了,我自己能行,這就是孩子的叛逆期,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孩子大致會經歷3個明顯的叛逆期。
第一個階段:2-3歲
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會非常不聽話,動不動就哭鬧,讓家長頭疼得很。
面對這個時期,家長們其實不用過于擔心,孩子的表現源于自我意識的萌生,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和心理過程。
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懂得包含,并且充滿耐心,給孩子一些該有的理解,孩子就會知道是有人關心他的,他的小敏感有人看在眼里,就會安全的度過這個階段了。
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不要采取積極的回應,要冷靜處理,鼓勵和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動權。
第二個階段:7-9歲
這是孩子從幼兒過渡到少年的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可能有賴床、挑食,還有和父母對著干的情況出現。
這都是由于孩子進入學校接受教育以后,他的獨立意識又進一步得到了培養,那么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想通過這些方式來反抗父母的權威。
在這一階段,家長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包攬孩子所有的事情,最好是讓他們參與到和自己有關的事物當中,給孩子一定自由發展的空間。
第三個階段:14-18歲
這個階段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了,我就是孩子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叛逆實際上是在追求自我認同的一種表現。
這一個時期,孩子的身體發育基本成熟了,他們的個性、獨立的自我意識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
所以他們渴望獲得和成人平等的地位,但是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來表現出來,所以就會出現和父母頂嘴、冷戰,甚至離家出走的行為。
這時候的家長如果強行管教就容易適得其反,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所以家長在這個階段一定要重視溝通,然后耐心勸導,引導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知道了以上這3個叛逆期,家長應該也明白了,我們的孩子也是在掙扎著長大的,需要他人對自己角色的一個認同。
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包容,積極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