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但盡量少打。
有些孩子天生比較調(diào)皮,好動,經(jīng)常屢教不改,搞出一些狀況,讓家長頭疼不已,這個時候必要的體罰是可以的,其目的是要孩子知道自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fù)責(zé),做錯事了要懲罰。但是要事先把要挨打的事項(xiàng)約定好,不能說想打就打,大人心情不好就動不動就打,這是不可取的。打多了就達(dá)不到教育的目的了,大多了孩子性格會比較叛逆。
最佳的做法是家長在孩子心中要有權(quán)威,要做到恩威并重,不動手就能讓讓孩子感覺到被打的震懾力。
如果實(shí)在要打,該打的時候要如何打呢,只能拿戒尺打屁股,不能打臉等其他容易傷到孩子的部位。因?yàn)槠ü杀容^多肉,用戒尺打幾下也不會對孩子造成實(shí)質(zhì)的傷害,但是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痛楚,吸取教訓(xùn)。
對孩子還是要以正面教育為主,要告訴他正確的做法,孩子畢竟還是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還是不要體罰。
我們作為家長也要盡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能沖動,往往打了孩子之后大多家長都會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