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前20個是什么?背誦口訣是什么?
—
父母的期望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寄予厚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尤其是在理科科目中,比如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學習尤為重要。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快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前20個元素名稱、符號及其順序,并且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解題。這是家長們的基本期望——孩子能夠在化學學習上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將來的學業發展鋪平道路。
—
父母的痛點
然而,許多家長發現,盡管自己再三叮囑,甚至斥巨資購買了輔導書、報班,孩子的記憶效果仍然不佳。元素周期表前20個元素的知識點雖然不算太多,但需要記憶的東西卻涉及名稱、符號和順序三個方面。孩子記不住或者記混的情況屢見不鮮。比如,有的孩子把“鎂”和“鋁”的符號弄混,“Mg”和“Al”總是搞錯;還有的孩子因為對元素的性質缺乏理解,導致記憶起來更加吃力。
更讓家長頭疼的是,很多孩子在學習中缺乏興趣或動力,覺得這些知識點枯燥無味,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家長感到無奈——明明花了時間和精力,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
案例孩子情況
比如,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正在學習化學。他發現元素周期表的學習讓自己頭大,尤其是前20個元素的背誦讓他倍感壓力。他常常記不住元素的符號和順序,考試時總是在這個問題上丟分。家長為此多次督促,甚至陪他一起背誦,但收效甚微。小明自己也感到很沮喪,認為自己“記憶力差”,對化學學習失去了信心。
—
曾經試過哪些方式
為了幫助孩子記住元素周期表的前20個元素,不少家長嘗試了各種方法:
1. 死記硬背 :讓孩子反復朗讀元素名稱和符號,直到背誦下來。但這種方法容易讓孩子失去興趣,效果也不持久。
2. 制作表格或卡片 :把元素的名字、符號和原子序數寫在卡片上,讓孩子隨時翻看記憶。雖然這種辦法有一定幫助,但孩子依然容易記混。
3. 聯想記憶 :嘗試將元素的名稱和符號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比如“O”代表氧氣,“H2O”是水等。這種方法對于部分孩子有效,但對于抽象能力較弱的孩子來說,效果不佳。
—
前面方法沒用的原因
這些方法似乎都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原因在于:
1. 缺乏趣味性 :死記硬背或者制作卡片的方式過于枯燥,難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主動性。
2. 記憶方式單一 :單純依靠視覺或聽覺記憶,而忽略了其他感官渠道的參與,比如觸覺、聯想等。
3. 缺少實際應用 :孩子只 memorizing 元素周期表,但對這些元素的實際用途和性質缺乏了解,導致記憶內容不夠“有意義”。
—
原因分析
本質上,孩子的學習困難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 記憶方法不當 :單調的機械記憶無法調動大腦的積極性。
2. 理解不足 :孩子不知道這些元素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自然難以產生興趣。
3. 心理因素 :部分孩子因為對化學缺乏興趣或自信心不足,導致學習動力不足。
—
解決流程步驟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高效地記住元素周期表的前20個元素,我們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 趣味化記憶
– 創編口訣或兒歌,幫助孩子將元素名稱和符號串聯起來。例如:“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通過押韻的方式增強記憶效果。
– 使用元素周期表的小動畫或趣味視頻,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2. 聯想記憶
– 將每個元素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比如,“O”是氧氣,“H”是氫氣,孩子可以想象它們如何參與呼吸和燃燒過程。
– 制作故事卡片:將元素的名稱、符號和性質編成小故事,幫助孩子記住。
3. 游戲化學習
– 用卡片或 app 進行趣味測試,比如“連連看”“找不同”等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鞏固記憶。
– 組織家庭競賽:家長和孩子一起比賽背誦元素周期表,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
4. 分組記憶
– 將前20個元素分成幾個小組,例如按照金屬、非金屬分類,或者按原子序數分組,幫助孩子建立邏輯框架。
5. 結合實際應用
– 向孩子解釋這些元素的實際用途,比如氧用于呼吸,碳是有機物的基本成分等。讓孩子認識到學習化學的意義和價值。
—
背誦口訣示例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背誦口訣,幫助孩子記憶前20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鈣。”
具體解釋如下:
1. 第一周期(1-2號) :氫(H)、氦(He)。
2. 第二周期(3-10號) :鋰(Li)、鈹(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
3. 第三周期(11-20號) :鈉(Na)、鎂(Mg)、鋁(Al)、硅(Si)、磷(P)、硫(S)、氯(Cl)、氬(Ar)、鉀(K)、鈣(Ca)。
—
總結
通過趣味化、聯想式的學習方法,結合實際應用和游戲化互動,孩子不僅能夠輕松記住元素周期表的前20個元素,還能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家長在幫助孩子時,可以多嘗試不同的方式,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