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是唐代文學家歐陽修所寫的一篇散文,主要講述了他任職于地方政府時,在一個名叫醉翁的亭子附近的一段生活經歷。這篇文章以“樂而忘憂”為主旨,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感慨。
醉翁亭記原文及翻譯如下:
> 先父余蔭,自吾屬有慶節先生,生吾于行旅之途,授我以文章之業。世為功名之士,而不得以志士之仁,禮賢下士,救民于水火,蓋可惜也。余雖賤貧,亦頗知禮義之道,是以自適于幽泉石井之間,而樂其小約,自非乘興而往,扁舟小亭,與民同樂者,其如我乎?
>
> 亭主人,即余之先父也。余之適 JIuCity,蓋自余之生而有慶節先生,而先生又適 JIuCity,于是余得以游于天下,而游于余之父親之前,其樂亦無窮也。
>
> 余每游于山水之間,或至 JIuCity,必至醉翁亭。亭在 JIuCity西南十里,而吾之游止,蓋西南之始也。余常至其下,枕石而坐,聽水聲,聞鳥語,與民同樂,而忘憂也。
>
> 余于其下飲酒作樂,每至醉時,便索筆書之,以志余心。余自謂其文,雖非雕龍畫鳳,而亦足以反映余之心情,足以反映 JIuCity之景物,足以反映余之生活,足以反映余之思想,而余亦樂為之也。
醉翁亭記的中心思想是“樂而忘憂”,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感慨。作者通過在醉翁亭附近的一段生活經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與民同樂的樂趣,并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了這段難忘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