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原文及翻譯古文賞析
《陋室銘》是唐代文學(xué)家劉禹錫所作的一篇散文,被譽(yù)為“古文中的經(jīng)典之作”。該銘以“陋室”為喻,表達(dá)了對貧苦無助,地位低下,但思想高尚的人的贊美和欽佩之情。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譯: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會靈氣充足。這是一所簡陋的室廬,但我的品德卻使其充滿光彩。苔痕綠了臺階,青草青了簾子。談笑的都是博學(xué)之人,往來的都是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邊彈奏素琴,一邊閱讀金經(jīng)。地說:“這有什么簡陋的呢?”
古文賞析:
《陋室銘》這篇散文以“陋室”為喻,通過對“陋室”的描繪,表達(dá)了對“貧苦無助,地位低下,但思想高尚的人”的贊美和欽佩之情。文章開頭就提出了作者對“陋室”的看法,認(rèn)為雖然它簡陋,但是主人的品德卻使其充滿光彩。接著,作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了陋室周圍的環(huán)境,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來概括陋室周圍人際關(guān)系的純潔。最后,作者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來回應(yīng)“何陋之有?”這句話,表達(dá)了對“思想高尚的人”的贊美和欽佩之情。
通過《陋室銘》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貧苦無助,地位低下,但思想高尚的人的贊美和欽佩之情,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作者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這篇文章的古文賞析也表現(xiàn)出了作者對于古代文化的熱愛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