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第一中學,始建于1923年,初名“鹽城縣立初級中學”,由陳毅委托著名革命教育家趙敬之創立,是鹽城地區第一所公立中學,1990年,首批通過江蘇省重點高中評估驗收;2001年,通過國家級示范性高中評估驗收;2003年11月,順利轉評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
學校占地面積280畝,建筑面積10.55萬平方米,在校學生4000余人,專任教師351人。
學校有多名學生參加全國和省級數學、物理等學科競賽獲多次一等獎,有很多優秀學子進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深造。
1923年,鹽城有識之士將位于鹽城泰山廟內的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改立為鹽城縣立初級中學,這是鹽城縣第一所公立中學。學校初創時只有一個初中班。
1934年學校更名為“鹽城縣立初級普通農作科職業學校”。
1938年,日軍侵犯鹽城,學校被迫遷移,普通班遷至五區十八團廖家莊(今建湖境內),至1939年冬,師生星散。農科班遷至大孫莊福緣庵(亦在今建湖境內),至1940年暑假后停辦。
1941年7月,日本侵略軍“掃蕩”鹽城,趙敬之率“夏令營”部分師生向北轉移至阜寧的郭墅張莊。根據劉少奇、陳毅同志指示和鹽阜行署的決定,趙敬之參加鹽阜區聯立中學的籌建工作,學生一部隨趙北去,一部加入“魯藝”,鹽城縣縣立中學遂復停辦。
1943年5月,學校重新開辦,名為“鹽城縣育才中學”。學校初無固定校址,在尚莊侯家伙附近“打游擊”,開學時初中三個年級,共四個班,高中設普通班、簡易師資班和化工班,共三個班,學生280人。
1944年春,西遷尚莊姚家伙,以和尚廟為校部,復稱“鹽城縣立中學”。
1945年,學校改名為“鹽城縣澤夫中學。
1946年4月,鹽城縣更名為葉挺縣,學校隨之更名為“葉挺縣立中學”。
1948年2月,葉挺縣中與建陽縣中合并,名為“葉挺建陽聯立中學”(簡稱“葉建聯中”)。
1948年8月,改葉建聯中蔣湖分校為“葉挺縣立中學”,并先后在大岡、尚莊設分校。
1949年本部由蔣湖遷至秦南宋村,且在城區集仙堂設立分校。
1949年7月,葉挺縣復改鹽城縣,校名遂改為“鹽城縣立中學”。
1950年初,鹽城縣立中學與蘇北行署鹽城行政區區立中學合并為蘇北鹽城中學。同年蘇北鹽城中學工商合作班遷入西園(即今劇場路老校址)。
1952年,高中部并入蘇北揚州財校,鹽城財經學校遂更名為“蘇北鹽城初級財經學校”。
1954年,改財校為“鹽城縣初級中學”,招初一新生四個班,原財校兩個“會計專業”班編為初三,共六個班級。
1958年暑假,舉校遷至北門今鹽城市田家炳中學校址,時16個班。
1959年暑假,分出一半新建“師專附中”(今鹽城市田家炳中學);另一半仍為鹽城縣初級中學,校址遷至城南雙元(今鹽城市一職中老校址)。
1964年8月復遷回西園(今劇場路老校址);1960年夏,初中為三軌,增招高中班一個,校名改為“鹽城縣中學”;1970年代,校名更改為“鹽城縣第一中學”。
1979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首批辦好的普通中學;1983年6月,省轄鹽城市成立,鹽城縣第一中學遂更名為“鹽城市第一中學”;1990年,通過省教委驗收,成為全省29所首批驗收合格的重點中學。
1999年,初、高中剝離,初中部停止招生,學校由完全中學轉變為高級中學。
2000年,經原鹽城市教育委員會批準,學校通過自籌并吸收社會資金將初中部改制,創辦了“鹽城亭湖初級中學”,后更名為“鹽城市第一初級中學”,后來在2011年與鹽城市第二小學老校區整合為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
2001年4月,學校通過國家級示范性高中驗收。
2008年9月,鹽城市第一中學南校區(西環南路6號)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學校分設南北校區辦學。
2010年2月,因毓龍路西延,北校區整體拆遷,學校遷至南校區辦學,原址現為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
2018年9月,學校共占地面積280畝,有96個班級,學生4000多人。
2018年9月,學校共有實驗教室7個,實驗儀器按國家一類標準配置。
2018年9月,學校已購買新版網絡數字圖書館,電子圖書館共有48萬冊各類型的圖書。
2018年9月,學生宿舍區每個寢室按8人配置,室內配有獨立的洗手間。
學校共有專任教師35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45人,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5人、省特級教師5人,中學高級教師137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模范教師、省“333工程”培養對象、市級以上有突出貢獻專家5人,鹽城市名校長2人,鹽城市名教師5人,市、區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103人,數理化生以及信息奧林匹克教練員32人。
鹽城市第一中學與江蘇省鹽城中學視為鹽城市區第一梯隊高中,擁有高水平的教育質量和高上線率。
2018年高考,嚴椏林被清華大學錄取。
學校教師有200多篇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30%以上的教師參與省市課題研究,每年有80%以上中高級職稱的教師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交流論文。
學校榮譽
全國特色建設項目學校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進集體
省模范學校
省綠色學校
國際生態學校綠旗榮譽學校
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校歌(希望)
貞潔的月亮,吸引著海洋,熱烈的希望,吸引著心房。
月下了又上,潮消了又漲。我的心一樣,收縮了又舒張。
啊!我的生命,它多么倉促,搏動的心臟,著魔的忙碌,心和心相連,敲起了腰鼓,燒起了篝火,跳起了圓舞,啦……啦……啦……啦……啦……
波浪在奔躍,海沒有倦時;
生命在代謝,舞沒有斷時;縱然海知道,天會有暗時;希望告訴心,云必有散時。
共產主義真,馬列旗幟鮮,理想多美好,奮斗更燦爛。
希望 希望 希望 希望 理想多美好,奮斗更燦爛……
校訓為“自勝自強“。
自勝,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又見《韓非子 喻老》“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或見《商君書 畫策》“能勝強敵者,先自勝也”。
自強,出自《周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自勝自強”講的是一種立身處事態度,強調個人修養的重要性。在與強者競爭時,要樹立信心,努力超越自己。
只有戰勝自己,才能無往而不勝。只有自強不惜,才能有所作為,才能成為德才兼備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