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子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曹植的七步詩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就開始學了。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這首詩的由來。曹丕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父親曹操,母親卞氏。這哥倆都遺傳了曹操的文學基因,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文豪,文學界有名的“建安七子”曹家就占了三席。建安元年曹操的丁夫人被廢,扶正了卞氏,作為卞氏的長子曹丕也就成了嫡長子。嫡長子,是很重要的身份,在古代帝王的繼承順序都是從嫡長子開始往下推的。
卞氏生了四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其實這就是曹家的繼位順序。其中曹熊很小就去世了。曹彰不喜歡讀書曾經說:“大丈夫就應該像衛青霍去病一樣,帶著十萬騎兵馳騁沙漠,守衛邊疆,建功立業,作了博士又有什么能力?”當曹操問到他的理想時他依然回答“做大將軍。”曹彰作戰勇猛,常常隨曹操出征,沖鋒陷陣,堪稱一代將才。可見曹彰是將才卻不是將將之才。天才般的曹植卻說服了曹操的心。
曹植真的是天才少年,十歲就能背誦《詩經》、《論語》以及辭賦等數十萬字的經典,如果不是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真的是做不到的。人家寫文章也是一流的,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時都不敢相信是出自于一個孩子之手,還曾經試探著問“是別人幫你寫的吧?”曹植跪下說:“我怎么想的就怎么寫,自然就下筆成章,不信您可以當面考我,不就知道是不是別人代寫的了。”《宣和書譜》上也記載曹植少年聰慧,記憶力驚人,萬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氣發于筆墨閑。曹操的銅雀臺落成的時候,曹操真的讓曹植做了一篇文章就是有名的《銅雀臺賦》,辭藻華麗,文筆流暢成為后世傳頌的經典,也把曹操給鎮住了。
曹植的書法也是了得的,據《書斷》記載,“曹植亦工書。”曹植以章草書寫的《鷂雀賦》是書法中的極品。
曹植對繪畫也是深有研究的,著有《畫贊序》,是中國畫論史上流傳下來的第一篇專題論畫的文章。
你要是有這樣一個孩子能不喜歡嗎?一向唯才是舉的曹操自然也是。恰巧曹植為人隨和,也沒有架子,生活節儉,從不穿華麗的衣服也不裝飾自己的車。曹操出什么難題都能對答,更是特別的寵愛曹植,好幾次都想立曹植為太子。
這樣的鋒芒畢露如果繼承了大位還好,不能繼承也必然會成為新繼位人的眼中釘。歷史我們都已經知道,曹丕稱帝。
《三國演義》中描寫曹丕稱帝后自然要忌憚曹植,有一次把曹植召到京城,想解決了這個后患,處于母親卞氏的哀求才出了一道難題,命他七步成詩,詩不成則亡,詩成則生。曹植想起小時候兄弟之間的親密無間,又想起今天的局面,不禁落淚作了《七步詩》感嘆同胞兄弟間的相愛相殺,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曹丕雖然留住了曹植的性命,對他依然有所忌憚,多次更改他的封地。剛開始為臨淄侯,后來改封鄄城候,兩年后又遷到雍丘,以后又遷到浚儀,又遷回雍丘……即使到了魏明帝曹睿繼位對曹植忌憚之心都沒有消除,曹植曾經多次上書,希望自己能夠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都沒有得到魏明帝的同意。當時的宗族法制,對待藩國十分嚴苛峻迫,藩王的幕僚和下屬都是下等庸才,士兵都是些老弱殘兵,人數最多不過兩百人。又因為曹植以前犯下的過錯,待遇樣樣都減少半數。在這種形勢下,曹植郁郁寡歡,后來就得病死了,死時四十一歲。
其年冬,詔諸王朝六年正月。其二月,以陳四縣封植為陳王,邑三千五百戶。植每欲求別見獨談,論及時政,幸冀試用,終不能得。既還,悵然絕望。時法制,待籓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又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歡,遂發疾薨,時年四十一。遺令薄葬。——《三國志》
曹植雖然不是英年早逝,卻也是因為壯志難酬導致的。那么誰該對曹植的死負責任呢?
首當其沖的應該是他的父親曹操。自古以來因廢長立幼而引起的朝廷的內亂比比皆是,雖然曹操一直都沒有明確繼承人的人選,也不能給臣下和曹植本人一個思想飛躍的空間。讓曹植有了爭儲之心,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利,也就給他建立了無限大的政治風險。父親曹操對他的疼愛越多,將來的風險也就越大。在《三國志·魏書·賈詡傳》中就曾經記載。
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愿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顧。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在《三國志·魏書·陳王傳》里也曾記載“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后來是像賈詡之類諸多大臣不同意才改變的曹操的主意。登高易跌重,歸根結底是曹操把曹植推到了這風口浪尖上。
其二曹丕父子。在《三國志》中雖然沒有記載曹丕刁難曹植,為了防止曹植網絡黨羽常常讓他遷都。曹植雖然有才華,玩起政治來卻是個白癡,要不然也不會輸給曹丕。在曹植最得寵的時候有丁儀、丁廣、楊修為他效力,這里面只有楊修比較有智謀,為了除掉后患在立曹丕為太子后曹操就找了個理由把楊修殺了,曹丕稱帝后有殺了丁儀、丁廣的全家。此時的曹植已然沒有了威脅,但是曹丕和曹叡都一直沒有放下對曹植的忌憚。
曹植曾經幾次上書希望皇帝能重新啟用自己,最終也沒有打消他們對自己的忌憚,直到憤恨而死。
其三是他自己。曹植雖然文采出眾,性格卻也是放蕩不羈,我行我素,說話從來也顧及,還經常飲酒誤事。曹植曾經坐著自己的車在只有國家大型祭奠才行走的馳道上馳騁,并擅自打開司馬門外出。盛怒之下的曹操也只能把罪責都推到了公車令的身上,處死了公車令。而曹丕卻暗用權術對付他,曹丕掩蓋自己的真情實意,善于裝模作樣顯得善良無辜,贏了很多人的好感。連宮女都為曹丕講好話。正如《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在出征之前曹植居然被曹丕灌醉,僅憑對手的幾句奉承話,就不在提防,實在是一種幼稚。面對深諳帝王之術的曹丕,僅憑一腔的熱血又怎么能笑到最后。
曹植還曾經多次上書評論時政,希望得到朝廷的啟用,他卻忘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他越是努力的表現自己越是受到忌憚。如果他能學西漢時期的中山靖王劉勝褪去鋒芒安于享樂,不會郁郁而終!
葉子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