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父親憂心忡忡,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很不好。孩子現在都是高三,再不發奮圖強真的是很可能會毀掉的。孩子的母親認為,這其中應該反思的恰恰是孩子的父親,他脾氣特別火爆,害了孩子。樊先生則認為妻子太過于溺愛孩子,沒有原則,沒有底線。殷女士直言跟丈夫幾乎是沒有辦法溝通的,尤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互相指責,針鋒相對,特別是在孩子和父親之間產生了激烈的沖突之后。
殷女士直言,希望丈夫樊先生能夠改變一下跟孩子的一個教育方式吧,溝通方式能夠更溫和一點,就是不要太簡單粗暴了。樊先生則表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原則和底線,方法和規矩也是很傳統的,正常人都做得到的,但是母親過于溺愛孩子,從小就沒有什么一個要求,小孩子就是自由散漫。
作為父母,自己也很擔憂女兒的成長,現在她已經玩手機成癮。樊先生和殷女士離異三年,女兒成為了他們倆的唯一交集。嚴父慈母原本是很多家庭教育中的傳統模式,然而隨著婚姻的解體,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兩個人經常意見不和。女兒玩手機成癮,樊先生認為是殷女士管教不力,于是把女兒接到自己身邊。然而沒過多久,父女倆就因為手機的問題產生了激烈的沖突。
女兒在家寫作業,因為作業需要用到手機查資料,此時正好樊先生回到家中看到女兒在玩手機,就指著女兒把手機放下。后面樊先生就出門散步,孩子又拿出手機在那里玩,樊先生散步回來發現女兒還在玩手機非常生氣,直接開口大罵。女兒就把筆啊書啊往地上一扔,樊先生看到女兒扔筆更加生氣,直接將女兒手機給摔了。
女兒的手機才買了一個多星期,當時寶貝得很,卻直接被樊先生砸爛了。樊先生也承認當初情緒有點失控,女兒的成績一直下滑到倒數,擔心女兒這樣下去,整個前程都沒有了。樊先生摔了手機,可問題并沒有解決,因為女兒學習需要查閱資料,那邊的殷女士又替女兒配了一部新手機。樊先生對此有些不滿,但又沒法不讓孩子接觸手機,他只能一邊抱怨殷女士疏于管教,一邊對女兒采取更加嚴厲的管束。
殷女士說,樊先生嚴厲的管束,在一段時間內也的確發揮了作用。可物極必反,有一次孩子用手機查完資料之后,忍不住又玩起了游戲。而這一次她又被剛剛回家的樊先生撞了個正著,一場暴風雨也就不可避免了。那天女兒在用手機,就沒有去學習,一直在看手機,樊先生回來了,看見女兒還在玩就很生氣。女兒為了保住手機直接躲進了衛生間,樊先生直接罵道再不出來,就給我滾出去。
女兒氣急收拾東西就要走,樊先生攔住不讓,女兒情緒激動轉身到廚房拿了一把刀,樊先生也更是激動表示要走可以,先砍死自己。妻子看不下去直接報警,才解決了這場糾紛。因為手機的問題,父女倆產生了嚴重的隔閡,樊先生認為,殷女士應該負主要責任。在他看來不是他嚴厲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而是殷女士和他唱對臺戲,才導致了最終禁而不止的結果。
樊先生和殷女士的女兒今年17歲,三年前,在樊先生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殷女士以女兒監護人的身份和某家網絡公司簽訂了協議,使女兒成為了一個網絡小寫手。樊先生無法認同妻子的做法,他認為學生的重點還是放在學習,女兒在成為一個網絡寫手的時候占用了太多的時間,如今成績已經是學校倒數。孩子成績下滑嚴重,明年即將面臨高考,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情況,樊先生決定讓孩子報考藝術類院校,可在報考什么專業的問題上,樊先生又一意孤行的讓孩子選擇了美術專業。
殷女士認為,解決孩子目前遇到的問題,樊先生過于嚴厲的教育方式急需做出改變。而在樊先生看來,殷女士的過于縱容,總是和他唱對臺戲,才是孩子教育問題上的根本原因。
觀察員指出,讀懂孩子的需要,比什么都重要,父母只是表現得很關心愛護女兒,并未有真正得做到關心愛護,夫妻的爭吵好像只是在向其他人證明誰更有能力管教孩子。樊先生教育孩子太過激,兩個人就沒有做好有效的溝通,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所以當父母的要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客觀事實。
調解到最后樊先生意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而殷女士也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孩子從虛擬的手機世界里盡快走出來。樊先生也肯定會換一種模式方式,慢慢的跟孩子溝通交流,站在女兒的角度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