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媽媽前
我們是歲月靜好的小仙女
當媽媽后,一不小心就化身河東獅吼
雖然時刻提醒自己
要有耐心、要溫柔
可當孩子的種種行為發生時
總能讓我們屢屢破功
以下這些吼孩子經歷,你都中了幾條?
孩子作業不專心、愛磨蹭——吼
孩子哭鬧不停、愛頂嘴——吼
孩子學習成績差、貪玩——吼
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愛講話——吼
……
家長們工作、生活壓力大
心里總是有煩不完的事
“吼”對孩子來說
成為最快速、最有效的鎮壓方式
但你知道嗎?
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最傷人
時間一長,吼叫影響的不僅僅是親子關系的建立,還會上升到影響孩子整個人生。
美國社會學家莫里·斯特勞斯的一項研究表明:凡是親子之間相處存在問題的,其中90%的父母都曾吼過孩子。
在上述吼叫式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很容易會出現以下情況:
自卑敏感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最親近的人,家長的行為會潛移默化的成為孩子的模仿參考,會在一定程度上否定孩子的行為思想。
對于思想不成熟的孩子來說,無異于一種語言禁錮,孩子會變得處處小心謹慎,不敢表達自己,最后變得自卑敏感,很怕得罪人。
增加成為“問題”孩子的可能
長期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心理扭曲叛逆,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用吼叫,暴力等手段來處理,變得暴戾蠻橫。
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超限效應”。
華爾街日報曾經對876對孩子和父母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長期生活在吼叫式教育里的孩子,長大后更容易有行為問題和抑郁傾向。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8年的報告顯示:
成長階段遭受監護人打罵,吼叫的孩子,性格會自卑的幾率占79.25%,而他們的犯罪比率高達42.59%。
吼叫教育在短期時間內雖然看不出什么大的問題,但一旦放眼孩子的成長道路,你就會發現每一段軌跡的扭曲變形,基本都來源于你怒不可遏的吼叫。
對大腦產生不可逆的損傷
大腦在面對有壓迫感的事物時,會產生逃跑或者逃避的本能反應,家長的吼叫式教育,孩子一般來說都會在第一時間選擇妥協。
長此以往,孩子遭受這樣的精神壓迫,很容易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精神病專科醫院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的團隊分析了曾遭受過父母語言暴力(吼罵、謾罵等)的成年人的大腦.
他們發現這些受試者的韋尼克區(主要負責口語)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減少,而這兩個區域之間的連接減少,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言語理解能力,很難發揮出他們的語言潛能。
也就是說,經常吼叫孩子,會讓孩子失去自我表達的機會,禁錮思想的自由,會大幅度降低孩子大腦腦白質的活躍性,進而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
我們該如何正確和孩子溝通?
降低怒火,平靜溝通
家長吼叫孩子,無非就是以下兩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外部因素:孩子學習不專注,效率低,提醒了很多遍,還是沒效果。
內部因素:家長長期面對生活和工作上的高壓力。
一旦以上兩個因素觸發到自己的爆點時,我們就需要找一個相對安靜的場所(房間、陽臺或者外出走走)來緩解降低自己內心的怒火,平穩情緒,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和孩子交流,一起溝通對策,幫助解決。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當我們在面對兩種選擇題時,一般我們都會進行擇優選擇,很難跳出框架。所以在孩子鬧騰、學習不專注時,我們也可以給孩子兩個選擇來引導孩子。
比如:
孩子學習不專注,愛拖拉,總想著玩游戲,這時候可以說:“先做完作業,剩下的時間你自己安排嗎,玩游戲或者看電視都行。”
這樣把問題拋給孩子,也是一種鍛煉孩子決斷能力的方法。用二選一的選擇法,也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的選擇,有效降低孩子的各種鬧騰。
個性化提升
孩子的學習狀態差,學習成績很難提升,會導致孩子很難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感和成就感。
如果這時候家長還一味的吼叫批評孩子,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如果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過程中,發現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愛拖拉、馬虎大意等情況時,不如借助科學的的訓練方法,幫助孩子高效提升。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采用的是多點位結合的訓練方法,能做到更精準更全面的鍛煉大腦,并促進神經網絡的連接,提升孩子的綜合學習能力。
通過訓練激活大腦獎勵回路的神經網絡,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能夠養成高效的用腦習慣,提升注意力和學習動力。
通過今天的內容分享,家長們不妨留言說說,你是否也經常對孩子采用吼叫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