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叛逆期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簡單的說就是心理斷乳期,孩子不聽話、自作主張的時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
“叛逆”是高高在上的成人對孩子輕視的一種定義
叛逆的本質,要從“叛逆期”這個名詞的來歷說起。其實,“叛逆期”首先源自孩子一系列的表現,給爸媽帶來的困惑,從而引發了焦慮、失望和無奈的情緒,最后爸媽們對此下了一個定義:“叛逆期”。也就是說“叛逆期”是以爸媽為中心下的定義,而不是孩子。
叛逆期都會有什么樣的表現
那孩子的叛逆期都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不聽話”“學習沒精神”“做事不積極”“回到家里拼命地玩游戲”“講道理不管用”“油鹽不進”……在我們看來,還沒長大的孩子,有時候會處處覺得自己很有理,處處和我們對著干,就是不服管,就是不聽話,上初中后,他/她慢慢不愿意和爸媽交流了,常常一個人躲在小房間里;想和他說話,他/她就有點不耐煩,有時還會和家長拌嘴……如果您家孩子也有這樣的表現,恭喜您,那說明他/她開始了自己的青春叛逆期。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叛逆期的心理特征
1、封閉性。在這個時期,青少年內心世界變得豐富,但是又不愿意向外人傾訴。所以會很渴望擁有自己單獨的空間,單獨的住宿房間,帶鎖的抽屜,喜歡寫日記,不愛在長輩面前說話。在這個期間家長要尤其關注孩子的心理,但是不要過分的管束,這樣反而會令他們反感。
2、社會性。青少年不同于兒童時期,在青少年時期他們會表現出對社會的強烈的興趣,很想像大人一樣對周圍的問題做出褒貶的評論,對社會活動的參與日益活躍。但是如果不加以疏導,很有可能會出現厭學逃學,沉迷網絡等不好的習慣。
3、 前瞻性。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對發展與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向往,發展與未來是青少年最向往也是最廣闊的領域。這種面對未來的前瞻性使得青少年特別地富于理想,迫切地追求自我實現,所以家長在這方面也要多加關注,明白孩子的理想是什么,并鼓勵孩子要擁有夢想。
孩子進入初中后,從心理斷乳期進入青春期,開始認為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而現實是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因此逐漸進入逆反期。
對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
父母更應看到逆反心理積極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現的好奇心,是一種渴求認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動力。
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辨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家長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
父母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采取歡迎的態度。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平等的朋友關系,并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
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還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青少年叛逆行為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
一,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二,性別特點,具有反叛性格的學生當中,男生多于女生,
三,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加反叛,
四,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或者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激烈對抗。
五,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后果作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諸如長期在網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如何應對叛逆期
當你的孩子問你:“媽媽,什么叫叛逆期?”配母女對話圖片蘋果太陽天空
你會怎么回答她呢?
有一個9歲的小女孩,問她媽媽:“什么叫叛逆期?”這個睿智的媽媽是這樣回答她的孩子:“你出生以后,你的世界是我給的。我告訴你這個東西叫蘋果,它就叫蘋果,我告訴你這個東西叫太陽,它就叫太陽。你小時候的世界是我告訴你的這個世界的樣子,但當你長大以后,你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這個想法可能是你看電視看來的,或者是你看書看來的,也或者是你和小伙伴交流得來的,這些想法讓你所理解的世界和媽媽給你的世界不一樣的時候,你會聽誰的?”
女兒回答說:“聽我自己的。”
媽媽說:“對。那如果這個時候媽媽還是把我的世界強加給你,是不是就出現了我們兩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媽媽還是認為你應當完全依照我的世界來過生活,我是不是就認為你叛逆?”
女兒說:“對!”
媽媽又說:“那如果,媽媽允許你以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去理解,但你也跟我保證說,如果有些東西你不確定的時候來問一問我,那我們之間是不是就不存在這個所謂的叛逆。
女兒說:“對!”
媽媽繼續說:“媽媽會告訴你我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的。我只告訴你方法,而你可以借鑒這個方法去理解自己的世界的時候,我們兩是不是就不存在這個叛逆期。”
女兒說:“對。”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親子溝通是不會出現所謂的叛逆期的,智慧的家長會引導孩子順利的度過青春期,經常跟孩子說,這件事情我是怎么想的,而不會說你應該怎么想,青春期的孩子很討厭家長這樣的語氣。
正確的方法是問:你是怎么想的呢,如果孩子的想法和家長的一致時,記得豎起大拇指夸獎一下:“哇,孩子,你太棒了,真有思想,媽媽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可沒有你這么會思考,這輩子養了你真是媽媽的福氣,相信你將來一定很有出息”。而不會口口聲聲拿叛逆期這個詞去給孩子貼標簽,以此來遮掩自己對孩子的不了解和無奈。
都說強勢的媽媽通常孩子都很弱,其實真相是:不要和你的孩子搶價值感體現。叛逆呢,也不是非常嚴重的事情,真誠的對待孩子,平等的尊重他們是獨立的個人,有策略的引導,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是我們獨一無二的驕傲!